从波音披露“黄貂鱼”竞标机说起……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谷全祥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1-02 00:04

2017年12月19日,美国波音公司通过社交网站公布了一张MQ-25“黄貂鱼”项目竞标原型机的正面照片。波音公司称,该原型机将于年初开展甲板适应性测试。请关注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从波音披露“黄貂鱼”竞标机说起……

■谷全祥

2017年12月19日,美国波音公司通过社交网站公布了一张MQ-25“黄貂鱼”项目竞标原型机的正面照片。照片显示,该竞标原型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大角度V形尾翼、背负式进气道、带有弹射挂钩的舰载机起落架及1个尺寸较小的腹舱,腹舱及起落架舱门等形状连接处均为线型边缘,未进行锯齿状隐身处理。波音公司称,该原型机将于年初开展甲板适应性测试。

MQ-25“黄貂鱼”是美海军“舰载无人空中加油系统”项目将要开发的无人机型号。该项目的起源,要追溯到本世纪初。

2000年6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与美海军希望联手研发一款舰载无人作战飞机,能够执行海上侦察、攻击和压制敌方空防任务。彼时的美国空军已经有了“捕食者”等,而海军的无人机在航母上的起降尚是问题。

2007年8月,诺-格公司的X-47B方案赢得舰载无人作战飞机技术验证合同。在随后的几年里,X-47B先后成功验证了舰上自主起降、舰机适配性及空中加油等关键技术,有力推动舰载无人作战飞机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根据美军的研发顺序,下一步将根据需求,决定要不要继续立项,研发一款作战机型。与此同时, X-47B结束其作为验证机的任务和使命,全身而退。

同时, 美国海军于2011年6月分别授出四份“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系统”项目概念研究合同,要求为研制一型用于执行持久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及精确打击任务的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开展相关工作。据披露,美海军提出的要求包括:

至少能携带1361千克有效载荷;在无空中加油支持下,具备在距离航母1112千米处建立两个巡逻圈,或在距离航母2224千米处建立一个巡逻圈的能力;执行打击任务时,无人作战飞机的任务半径可达到3706千米;航时方面,具备现有海军舰载机2倍以上的能力水平,即不低于12小时的续航时间;此外,具备一定的低可探测能力,满足在低烈度冲突环境执行打击任务,在高烈度冲突时能为舰队和友邻飞机提供传感器和目标瞄准数据等。

然而,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军方高层对于这一项目的具体任务需求一直争论不断。虽然X-47B项目的顺利推进已经验证了舰载无人作战飞机的主要关键技术,具备了立项开展型号研制的条件,但在国防预算受限、海军作战能力的迫切需求、军方高层的博弈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该项目最终下马。

2016年2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决定将“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系统”项目调整为“舰载无人空中加油系统”项目。编号为MQ-25,绰号“黄貂鱼”。

美海军希望,利用MQ-25缓解现有“超级大黄蜂”作为伙伴加油机所消耗的飞行小时。目前,“超级大黄蜂”20%~30%的出动架次用于空中加油,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的作战能力。未来MQ-25装备以后,“超级大黄蜂”的任务定位将更加聚焦。同时,在MQ-25的支持下,“超级大黄蜂”的有效作战半径将从当前的833千米延伸至约1300千米。

应该说,MQ-25“黄貂鱼”项目目前仅立足于通过提供空中加油与有限的ISR能力,来快速提升美军航母舰载作战体系作战的整体效能。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托该型装备的发展,美国将在已经获得舰载无人作战飞机技术先发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在融入航母作战体系及实战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累积优势。因此,需要高度警惕未来舰载无人作战飞机的列装对美国海军全球作战能力的影响。

另外,从技术发展来看,舰载航空作战装备的无人化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舰载无人机所执行的任务将进一步扩展,进而导致海军航母舰载作战体系的全面无人化。因此,需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舰载无人作战飞机技术的发展,力争在全球海军航空作战装备无人化的浪潮中不落人后。

(图片来自波音公司官方网站)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