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翼,如何“动于九天之上”?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杨进 张海晶 李君责任编辑:张硕
2018-01-15 02:33

朱日和沙场点兵,一架运-20和两架运-9组成的楔形编队,米秒不差地飞过检阅台上空,这是国产运输机编队首次集体亮相。

这支编队来自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作为一支在改革强军中迅速成长起来的部队,该师装备多型国产运输机,形成了高中低空、重中轻型运输机搭配的远程投送梯队。

展开该师2017年的航线图,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远海岛礁到沙漠戈壁,勾勒出的正是我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成长轨迹。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国产中型运输机群沿着预定航线,飞越南海上一座座美丽的岛礁。刘应华

关键词:战略投送能力

大国之翼,如何“动于九天之上”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加快推进转型锤炼战略投送能力新闻调查

■张海晶 李 君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杨 进

鲲鹏展翅,扶摇万里。

朱日和沙场点兵,一架运-20和两架运-9组成的楔形编队,米秒不差地飞过检阅台上空,这是国产运输机编队首次集体亮相。

这支编队来自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作为一支在改革强军中迅速成长起来的部队,该师装备多型国产运输机,形成了高中低空、重中轻型运输机搭配的远程投送梯队。

展开该师2017年的航线图,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远海岛礁到沙漠戈壁,勾勒出的正是我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成长轨迹。师长杜宝林作为运-20的首飞机长,他告诉记者:“强化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我们要在高边疆、远边疆、新边疆的制胜空间练硬自己的翅膀”!

胜敌者,心先胜之。飞越高山大海,锤炼的不仅是钢铁翅膀,更是强大内心

在航空领域,把海拔1500米以上的机场称为“高原机场”,海拔2438米以上的机场称为“高高原机场”。能否征服“高高原机场”,是衡量航空实力的一项“硬指标”。能执行高高原飞行的机长,对民航公司来说,可谓“千金难求”。

2017年夏天,该师党委提出:国产某型运输机要“上山”!一时间,全师上下深受震动:这一机型,受飞机性能限制,高原飞行风险极大。

“上山”是块“硬骨头”。然而,作为戍守空天的战略投送力量,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们专门成立任务组,多次到“高高原机场”实地核算,梳理出验证试飞的20多个课题,制定试飞计划,一项一项逐步解决。

2017年10月中旬,该型飞机从西南腹地某机场出发,飞越绵延的高山,在某高原机场成功降落。随后,又在半个月内,先后从两个不同方向挺进高原,填补了该型运输机训练的多项空白。

收获的不仅是技术和经验,更是信心。飞行员郑奎亮感慨地说:“装备有潜力可挖掘,我们也有潜力可以挖掘,不仅技术要升级,自信也要升级!”

“现在讲求‘边界’飞行,不仅要突破技术上的‘边界’,更要突破心理上的‘边界’。”师政委仇超对此深有同感:“克服依赖心理、等靠思想,真正把自己摆进去、靠上去的时候,就会激发出极大的潜力。”

初秋,该师某团直升机编队,拂晓从高原某机场起飞,黄昏抵达戈壁某机场,机动千余公里,起降4个机场,翻越雪山、穿行山谷、飞过沙漠,大强度长航程的训练,有效锤炼了部队全天候全疆域作战能力。

多机型上高原、常态化上高原、多样化任务上高原,该师在高原投送能力上年年有提升,一批“身价千金”的高高原机长脱颖而出。

翻开该师的2017年度工作情况,最醒目的两个字是“首次”。这不是集中在单一机型,而是多个机型;不是在一个地域,而是在多个地域;不是集中在飞行领域,而是涵盖飞行和保障多个领域。

这一次次突破,刷新的不仅是纪录,更是观念。正是在一次次“首次”中,理念实现了“迭代”。

“哪壶不开找哪壶,哪壶不开提哪壶,哪壶不开烧哪壶。”师参谋长李成民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拧螺丝要拧在“吃力”部,抓战斗力要抓在“关键点”。

只有勇敢地飞出去,才能发现不一样的天空。就在采访之时,这个师的飞行员驾机从西南腹地出发,远程奔袭,奔赴祖国的南海。从拂晓起飞,至日暮返航,其间执行了低空掠海飞行、模拟空投等任务,又在强军的答卷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