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星”胡一帆
传递思想的力量
“一帆学理论,我讲你来辩。”听说新兵胡一帆主动登台讲理论,起初还半信半疑的教导员刘会东,站在台下一连听了7讲。
第一讲,初露锋芒。结合自身经历,胡一帆畅谈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就说美丽中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入伍前,我就读南开大学。那时一入冬,天空是灰蒙蒙的,地标性建筑天津电视塔经常‘被发射’。我和同学们每天关注PM2.5指数,决定是否戴口罩出门。但近两年,蓝天越来越多,戴口罩的日子越来越少……”
台上讲得深入浅出,台下听得津津有味。短短10分钟,博得满堂彩。
第二讲,台风骤变。胡一帆结合身边人和事,搞起上下互动,气氛热火朝天。
“十九大报告提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大家思考过没有,对于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们,究竟有什么资格,成为值得社会尊崇的人?”胡一帆问。
有人辩:“只要穿上军装,就意味着牺牲奉献。当然有资格成为社会尊崇的人。”
“不尽然!”胡一帆说:“我想给大家讲讲姥爷毛伟超的故事。2015年,我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姥爷观看‘9·3’阅兵,当老兵方队乘车驶过天安门时,姥爷流着眼泪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幕,深深震撼我的心灵。我问姥爷,战争真的那么残酷吗?”
胡一帆说到此处,掏出姥爷的亲笔信,深情念到:“我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当时,我所在部队是64军192师574团3营7连,负责防守马良山216.8高地和无名高地。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不幸中弹倒下,大家将悲痛埋在心里,继续顽强战斗。今天给敌人送点喀秋莎(火箭炮),明天送去几个蛋(手榴弹)。战争结束时,很多战友长眠国外,我的腹部和大腿内侧也多处受伤……”
情深处,语哽咽。台下寂寂,侧耳倾听。胡一帆读罢长信,扬声疾言:“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鸡汤文,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成长在和平的国家。今天,我们在机场走军人优先通道时,请不要忘记,这份荣光来自无数军人的鲜血和汗水。明天,倘若我们不能保家卫国,又有何资格面对社会尊崇?”
一声喝问如醍醐灌顶,四下掌声似春潮拍岸。
“理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胡一帆走下演讲台,刘会东拍着他的肩膀说。
胡一帆立正敬礼,“绝不做‘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军营处处有学问,胡一帆时时理论联系实践。在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摘录着军事体能训练课目内容和技巧,就连叠个军被,他也要总结出几句口诀。
这不,射击训练开展没几天,胡一帆又跟班长讨论射击理论。“如何排除100米距离上的视线误差?”胡一帆问得刁钻古怪,班长想了又想,给他讲起实战案例。
初冬的靶场,寒风凛冽。胡一帆枪响靶落,5弹48环。迎着阳光,举起靶纸,胡一帆咧嘴直乐:“瞧,这就是理论的穿透力!”
在学思感悟中成长
■排长 颜磊
胡一帆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不仅照亮了别人,他自己也在学思感悟中焕发出别样光彩。
(稿件采写:吴敏,图片摄影:张运东 叶峰 刘仕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