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红岩》情有独钟,不但拥有不同年代的三个不同版本(最早的一本是1980年我读初中时参加作文比赛的奖品),更是从头到尾细读过十数遍,现在还对书中的人物、场景如数家珍。1998年5月,我还专门抽时间走进了千里之外的重庆市西北郊歌乐山烈士陵园,学习“愿以我血献厚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红岩革命烈士精神。请关注《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激荡灵魂的红色经典
■龙玉纯
我对《红岩》情有独钟,不但拥有不同年代的三个不同版本(最早的一本是1980年我读初中时参加作文比赛的奖品),更是从头到尾细读过十数遍,现在还对书中的人物、场景如数家珍。1998年5月,我还专门抽时间走进了千里之外的重庆市西北郊歌乐山烈士陵园,学习“愿以我血献厚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红岩革命烈士精神。
在此书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人物是江姐,她是一位真正顶天立地的英雄。她无比坚强,对党忠诚,置生死于度外。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的人头被敌人高挂城头时,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立刻变得不堪一击,而是强忍悲痛擦干泪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当敌人严刑拷问她时,她始终不透露党的半点秘密:“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敌人用竹签扎她的指缝,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英雄的江姐也是美丽的,她在渣滓洞监狱里,穿着蓝色的旗袍,以干净而又苍白的面容从容与敌斗争,甚至在最后临刑前也劝大家不要哭泣。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着狱中的其他革命志士,彰显了“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的精神。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秘密处决前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蹒跚着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站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过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什么叫“献身革命无反顾、坚持真理死如归”?这段描写作了最好的诠释。
最让我心痛无比的是狱中的那个小男孩,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又瘦又高,被狱友们怜爱地叫作“小萝卜头”。“小萝卜头”虽小,但并不惧怕敌人,他不但为受伤的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还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光荣任务。然而恶魔般的国民党特务在革命胜利前夕也残忍地杀害了他。
最让我感动的是革命志士们为准备迎接和庆祝胜利,在狱中悄悄缝制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不是虚构的,而是确有其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升起了那面举世瞩目的五星红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当时,共和国的西南部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监狱中,罗广斌同志与陈然同志、刘国志同志、丁地平同志,满怀胜利的喜悦,用一床红色的被面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做成了一面红旗,做好后藏在牢房的地板下。罗广斌同志还执笔代表难友们写了一首诗,题为《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可惜,这面红旗却未能打出去。在胜利的前夜,除罗广斌同志脱险外,其余三位都含恨饮弹英勇牺牲,烈士的热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红岩》中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细节更是惊心动魄,场景也让人如临其境,每读一次都让我情感奔腾,感慨万千。小说中的江姐、许云峰等人物都是当时那些革命先烈的缩影,正是这些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我们铺就了通往今天的幸福之路。如今,在阳光下成长的青年官兵,又将怎样去接过先辈们的旗帜,在改革强军的大好形势下奋勇向前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