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四八年冬,在三野十纵队司令部的宋时轮(中)和作战处长李进(左)、参谋长赵俊。
“治军必治校”,是宋时轮的军旅格言。
早在1930年,他就担任过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为湘赣苏区红军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才,并积累了丰富的治校经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宋时轮要求部队要大力研究美军的战术特点,不断提高我军指挥员的军事素质,要把纸老虎当铁老虎打。在他的教导下,兵团各级指挥员的军事素质迅速提高。
从朝鲜战场胜利凯旋后,由于对美国陆军作战的出色表现(长津湖之战),中央军委任命宋时轮为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旨在培养更多对付美国陆军的军政干部。在任5年里,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方针,从严治校,狠抓教学,在短短5年时间内,把总高级步兵学校建成了一所具有我军优良传统、严格正规的军事学校,培养了3000余名具有良好军政素质的营团级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才。”
宋时轮是中国军事科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卓越领导者。1957年11月,宋时轮调到军事科学院担任第一副院长,并先后兼任计划指导部、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协助院长兼政委叶剑英元帅积极组织筹建工作,发扬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军事科学院的建立及迅速展开学术研究,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当时提出并经中央军委批准实施的军事学术研究工作方针,对指导军事科学研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编写我军的作战条令,是军事科学院建院初期的一项全军性的重大研究任务。到任后,宋时轮直接领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及军师战斗条令、团营战斗条令和《战役学》的编写。1958年12月,他精心组织了第一次编写条令工作座谈会,确定采取全军动手的方式编写各级战斗条令。由他直接主持制定的我军第一代战斗条令的诞生,为人民军队训练和作战提供了基本依据。
1972年10月,宋时轮出任军事科学院院长,随即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加强军事科学院研究工作的方案》,重申军事科学院的性质、地位和研究工作的方针、任务、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军事科学研究的学科体系。“为加强无产阶级特色的军事理论研究,他组织领导编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列宁军事文选》《斯大林军事文选》和《毛泽东军事文选》,受到全军部队的欢迎。”他系统深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科学体系、指导意义与方法,于1984年撰写出版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的专著,首次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作了开创性探索。
宋时轮还是中国军事百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兼任过全军军史暨战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他的组织领导下,高质量地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任务,填补了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中国军事百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时轮在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28年,为我军军事科研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11月,宋时轮卸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在交接工作之际,他撰写了《军事科学院十三年工作的回顾》,这是他参加军事科学院历届党委工作和领导工作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宋时轮的智慧、学识和经验,已经融入不断发展着的中国军事科学事业之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宋时轮为中央党校学员和驻京高级干部讲课,还先后发表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胜利的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探》等重要论文和专著,并由他提议和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军第一次毛泽东军事思想学术讨论会。他组织撰写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一书,是一部系统地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专著,在军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