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坦克成为横扫战场的“陆老虎”,防坦克地雷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
“反坦克杀手”应运而生
1916年,随着在一战战场上坦克的出现,防坦克地雷随之诞生。德国人米斯纳埃利用聚能装药爆炸,使球缺形药型罩翻转、收缩、闭合与拉伸,形成高速“弹丸”,能在有效距离内击穿装甲,为反车底地雷和反侧甲地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技术途径。二战中,德军坦克横扫欧洲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陆老虎”。战后,世界各国为了对付坦克,地雷由主要杀伤作战人员向毁伤坦克方面发展。
与此同时,20世纪40年代初,德、意两国军队在非洲战场首次使用飞机空投防步兵地雷,开创了可撒布地雷的历史,撒布地雷的迅速发展,使地雷从防御性武器发展成为进攻性的战争利器。
反坦克地雷的异军突起昭示世界各国更加注重地雷战场的实用性研发。有的国家为了增加地雷有效宽度,研制了反车底地雷和反侧甲地雷;有的为了提高布雷速度和战场适用范围,研制可撒布地雷和撒布工具,形成多种撒布系统,能够快速机动布雷。
性能更加智能,种类更加多样,布设更加灵活,拥有“智能芯”的地雷前景广阔——
“智能钢铁侠”全新起航
当前,各国军队重视地雷及布雷器材的发展及运用,使地雷的结构和性能、布设方式以及运用方法等更加完善,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性能更加智能。非触发地雷、指令操纵的遥控地雷和人工智能地雷,是今后地雷的发展趋势。但就实际运用来看,地雷的自毁、反排和耐爆性能方面有望进一步改进。法军的“玛扎克”声控增程反坦克地雷是一种能够探测、识别、确认和攻击目标的智能地雷,有效毁伤半径为200米,相当于60—100枚全宽度地雷的障碍效能。
种类更加多样。新型地雷种类除了有对付坦克、装甲车辆和人员外,还有对付直升机、气垫船以及反空降、反机降等地雷。美军最近正研制一种能识别敌我的攻击直升机地雷,当直升机飞临传感器探测范围时,它能根据直升机旋翼的桨片数和发动机转速来确定目标,待敌机飞临传感器的警戒范围内时,光电感应器便引爆地雷,地雷爆炸产生的破片便可摧毁在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
布设更加灵活。火箭布雷、火炮布雷、飞机布雷和机械布雷等各种形式的抛撒布雷将日趋完善。美军研发的特种“突击队员”遥控车,是一种高速无人驾驶的四轮电动越野车,车上装有带锥形药型罩的地雷,可用于打击装甲车辆。在平坦地形上,它能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行进。它除布雷外,还能执行扫雷、处理爆炸物等其它任务。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报》2016年07月0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