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也很多
从会场披露的信息看,L51的尺寸和威力颇为贴合北约陆军高层的心意,但有几个问题,莱茵金属公司却没有解释清楚。因为口径和装药的增加,L51滑膛炮的弹药重量也会增加,装填手能否承受,尚未可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现役120毫米炮的弹药重量多在21千克上下,L51滑膛炮的弹药重量肯定在30千克以上,显然超过体力极限,在短时间内一鼓作气或许还能顶住,但在长达几天的战斗中,要让装填手在狭窄的炮塔内随时准备搬运炮弹恐怕很困难。
130毫米坦克炮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长度和体积,由于炮膛直径受到炮盾大小限制无法大幅增加,导致130毫米弹药的长度增加到140厘米,对于体格较矮的装填手来说简直是个噩梦。为了在狭窄的坦克内装填,负责研发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推出两节式药包,让装填手先装填结合了弹头的第一节药包,然后再取出第二节药包装入炮膛,虽然这种设计解决了部分装填手负荷过重的问题,却衍生出装填手续繁琐和过于耗时的问题,因为装填手必须两次取弹才能顺利装填,等于要花上两倍的时间。
由于弹药体积变大,原本能够装42发120毫米炮弹的“豹”2主战坦克,在换装L51滑膛炮后,弹药携带量可能只剩不到30发。对于充当地面突击矛头的主战坦克来说,30发主炮炮弹实在太少,特别是在原先想定的中欧高强度战场上,一次遭遇战出现,可能很快就会把弹药耗光,如果加上攻击其他软性目标所需的多用途高爆穿甲弹,实际上能用来攻击主战坦克的弹药数量还会更少。
“先不先进不重要”
其实,由NPzK-140演变过来的L51滑膛炮,理论上是可以为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服务的,而且在射击威力上足以应付T-14坦克。可是,在坦克会战的可能性几乎消失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花大价钱换装130毫米炮一类的大口径武器就值得考虑了。况且,换装130毫米炮代表的不仅是主战坦克得返厂改装,且相关后勤保障和零部件仓储建立都很繁杂。更麻烦的是,北约各国都有大量120毫米炮弹库存,全面换装需要大量资金,议会肯定不同意。
事实上,受经济危机影响,多数西方国家的国防预算逐年下滑,而坦克炮在预算项目中的优先性向来不高,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不打算替现有的M1系列主战坦克换装大口径炮,这似乎说明“先不先进不重要,作战需不需要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