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破茧重生
——“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实录
如何把作风顽疾关在新体制门外?
■田鸿儒
卷首语
很多事情,经过对比才能评断优劣高低。
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前来慰问抗日将士。一边是毛泽东在延安小米加青菜的朴素接待,一边是蒋介石在重庆山珍与海味的奢华宴请。就是从两顿饭的对比中,陈嘉庚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之判断。
很多事情,经过沉淀才能看清本质要害。
从毛泽东在全国即将解放之际号召全党做到“两个务必”,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铁腕反腐彰显从严治党坚定决心,60余年沧桑证明一条铁律:作风越是优良,党的事业越是兴旺。
“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今天,军队的铿锵步履已经跨入改革强军“新体制时间”。此轮改革涉及的是艰难的利益调整,针对的是久治难愈的问题。如果走不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沉疴,依旧用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改革举措如何落地生根?如果改不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痼疾,安于现状踟蹰徘徊、碌碌无为醉享太平,又怎能担起强军的重任?面对这场改革攻坚战,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旗帜鲜明地除旧弊、树新风,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改革成功的深厚伟力蕴藏于每名官兵之中,凝聚兵心的无形磁场潜藏在优良作风之下。少些文电会议的打扰、多些切身权益的保障;少些“拍脑袋”的随意决策,多干“出粮食”的务实之举……官兵们就会从心底焕发出投身改革的澎湃激情和力量。
天苍茫,江水长,改革的雁阵向远方。我们相信,随着作风建设渐入佳境,强军步伐必将更加铿锵有力……
服务基层,老军务“脱鞋下田”
新闻故事
南部战区陆军部队管理处副处长黄盛民,曾在基层官兵心中有着非常强的“存在感”。
任原广州军区军务部队务处处长多年,黄盛民可谓是兢兢业业。他参与的多项部队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让部队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同时,也让官兵通过各类文电知晓了黄盛民。久而久之,黄盛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安全工作无小事,再琐碎的事要是不抓在手上,总觉得不放心。”黄盛民曾找领导倾诉。对于他的苦恼,一位上级领导给他开了药方: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你们“存在感”太强,部队肯定受影响。指导部队就像牵牛,光靠蛮力拽不行,关键要牛自己走。
改革东风劲吹,黄盛民凭借过硬的工作能力,走上了南部战区陆军管理处副处长的岗位。以前被诟病的“五多”,怎样挡在新体制之外……上任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黄盛民心头。他不由回忆起老领导的那句话:减少“存在感”,切实转变工作方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黄盛民说道,部队管理中到底遇到什么新情况新问题?部队喜欢什么样的指导方式?这些问题不摸清楚,指导部队就是瞎指导,政策反反复复、朝令夕改带来的就是“五多”。同时,到部队调研也不能搞层层陪同、索要材料,而应该“脱鞋下田”深入调研,用最扎实的作风摸清最真实的情况。
变化实实在在。过去,上级机关来人,各级都很重视,生怕保障不周、出了纰漏。这次,黄盛民不打招呼,带着工作组下部队走了一圈,“冷冷清清”却调研成果丰硕。
有人戏称,这样下去,以后部队都没人认识你了。“基层不认识我就对了!”对此,黄盛民不仅看得开,更想得深:“存在感”不是从文电通知里“刷”出来的,而是在服务基层、扎实帮建中“干”出来的。
前段时间,黄盛民带领机关同志编写一项制度汇编。“放在过去,开展这项工作至少要发20多个文电,这次,我们深入调研,没找基层要一份材料!”拿着还在打磨的初稿,黄盛民心中满是期待。
主人公说
黄盛民:作为一名老军务,安全管理这根弦我一刻也不敢松。这些年,部队看到你怕,怕查出问题;我看到部队也“怕”,怕真有问题,因此才会要求多、检查多、材料多……
实事求是地讲,过去抓管理,习惯于靠不停地检查、通报,靠军务干部的“黑脸”“威风”。我们说要降低“存在感”,就是要提升制度、法规的作用力。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体制下机关业务部门架子小、人员少的特点,创新改进指导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统的力度,彻底改变那种上级强调什么抓什么、想起什么抓什么的“零散式”指导方式;彻底改变以往大项任务、重点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让部队这辆“大车”在新轨道上顺当地跑起来。
记者观察
南部战区陆军部队管理处抓顶层设计,转变工作指导方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更令记者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扑下身子搞调研的态度。
陈云同志指出,领导机关制订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这说明,调研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只有善于调研、有效调研,才能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找到破解难题的真经实招,从官兵的伟大创造中寻求加快发展的门道新路,把点上的成功做法变成推动面上工作的政策制度。
新体制有新规律,新规律需要新探索,我们只有注重发现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才能找准新体制下纠治“五多”的良方,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扑下身子搞调研。同时,我们要积极把调研的情况转化为制度性成果,只有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按章办事的自觉,确保部队摆脱“五多”纠缠,各项工作顺畅运行。
(本报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记者欧阳浩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