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更需勇于担当

——观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有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严秋涛责任编辑:菅琳
2016-04-24 03:15

《抗倭英雄戚继光》剧照

今年初,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在中央一套首播,成为央视的开年大戏。近日,抽空看了这部电视剧,心中感触良多。 

自13世纪开始,倭寇为患中国,明朝嘉靖年间贻害最烈。权奸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军队无能。日本九州藩招揽武士浪人,勾结海盗大举入侵,略地屠城;中华沿海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海权挑战。 

戚继光生于将门之家,少年时期反叛不羁,屡屡闯祸,幸得严父和恩师循循善诱而成为文武全才;赴京考武举,结交了后来的贤相张居正,在政治纷争中共筹国家海洋战略。 

他知遇浙闽总督胡宗宪,助其完成中国第一部海防图集《筹海图编》;他携名将俞大猷、智囊徐文长,在腥风血雨间谱写传世兵法,创新武器,打破传统抗倭战术,锻造出戚家军,打赢了第一场荡平倭寇的民族战争,在刀光剑影中重铸中华脊梁。 

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生动还原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光辉一生。戚继光拳拳报国之心,仍然鲜活地跃动于当代民众之视野。该剧讲述戚继光通过军制改革、整顿军队、军事发明等方式提高军队战斗力,在与倭寇的斗争中,反败为胜,为维护沿海的安宁,筑起坚固的防线,为民族振兴带来曙光的故事。 

戚继光立志改革军制,招募受过倭寇之苦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兵,组建了新的戚家军部队。 

戚继光的积极革新还不止于此。他为官兵制定了一系列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一、训练场上的表现;二、日常生活的纪律性;三、实战中消灭敌人的数目。这样一来,优秀的士兵往往能脱颖而出,得到提拔奖赏。 

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即把训练也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戚继光把训练场上的考评方法命名为“比较法”,即让士兵们在训练时比较自己的武艺,校正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但凡有好的表现,便能得到奖励。此外,协同作战的配合度也是考核的重点。戚继光制定了一套令行禁止的纪律,行军有行军的纪律,宿营有宿营的纪律,水战有水战的纪律,守哨有守哨的纪律。 

武器装备上,他还借鉴倭寇使用的唐刀,合成打造了一把融合倭刀与中国大刀的共同优点的戚氏军刀,这个戚家军刀使用顺手且攻防兼备。戚继光还创新研究新战术,运用新的打法、刀法、阵法,杀得倭寇鬼哭狼嚎。戚继光以及他所带领的戚家军,在当时明朝僵化的体制中,大胆创新,建立了一系列高效的制度,是戚家军总能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

从戚家军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军队,一定是一支努力突破自我、目光紧盯明天、敢于创新变革的军队。 

戚继光在创新变革中体现出的“敢于担当”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凭着一腔爱国热忱,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是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的。改革创新尤需担当,特别是能承担可能存在风险的勇气。 

电视剧中,戚家军与倭寇的最后一场战斗令我记忆深刻。戚家军2000人对战倭寇8000人。为了拖住倭寇,在援军支援迟迟没有赶到的不利情况下,他说:“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杀倭寇的路上。”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国家危难时刻,赴汤蹈火的胆气,所向披靡的锐气。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无畏、勇敢始终是我们军人不变的本质!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是剧中戚继光对朝廷说过的一句话。这部电视剧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希望借这部电视剧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强国、强军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