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先做铁打的人
■陆军第13集团军某大队政委 崔述
开栏的话
改革的启动键已经按下,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面对这样一场深刻变革,一些同志思想上比较活跃、认识上尚有偏差,比如,信心不足、害怕困难、存在顾虑、畏首畏尾,等等。思想不统一,步调就不会一致;认识不到位,行动就不会自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当前,全军和武警部队正在广泛开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专题教育,各级领导纷纷登台授课,为官兵廓清迷雾、鼓足干劲。为引导广大官兵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的精神状态肩负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焕发出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的澎湃动力,本版从今日起推出“改革强军一堂课”专栏。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真”上。该栏目稿件要求用事实说话,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各级领导干部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畅谈学习改革精神的心灵感悟,贯彻改革精神的生动实践,力求深入浅出解开思想扣子、情真意切深化认知认同。
来稿请寄解放军报社政工部专题组,邮编:100832,传真:010-66817035,E-mail:jbzgzt@163.com。
场景再现
改革大幕开启之际,陆军第13集团军组织优秀“四会”政治教员围绕“感悟历史、凝聚力量、再创辉煌”主题展开巡回宣讲活动。该集团军某大队政委崔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回顾了集团军官兵面对一次次转隶调整所历练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官兵通过坚定党性觉悟和牢固大局意识正确面对改革、坚决拥护改革。
课堂连线
战友们,刚刚播放的歌曲《继往开来铸铁拳》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我们集团军军歌,记录了我们集团军80多个春秋艰苦创业、敢打必胜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一茬茬官兵铁心向党、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得知,作为和人民军队同龄的老红军部队,集团军诞生于鄂豫皖,历经万里长征,驰骋太行,决战淮海,战斗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逐步成长为享誉全军的“铁血雄师”“山地铁拳”。是什么让我们从弱到强,实现发展建设的光荣与辉煌?我想,除了官兵的艰苦奋斗外,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军队历次的成功改革。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无论是1968年的移防换建、1985年的合并整编,还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编制调整,每一次都为集团军部队建设带来了质的飞跃。在一次次的调整改革中,集团军官兵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觉拥护和支持改革,凝练出了宝贵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传统。
我从小就在集团军部队长大。上幼儿园时,就常听父辈们讲述在历次改革调整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1968年移防换建时,集团军4万多名官兵和家属离开驻守20年的边疆一线,无偿向兄弟部队和地方政府移交大量资产,迁移换防,重创家业。很多官兵临行前,含泪抓一把“故乡”的土,来到新驻地“白手起家”搞建设。
1985年百万大裁军,撤编、合并的单位响亮提出“撤要撤出风格,写好最后历史,交出合格答卷”,全部按时间节点完成整编任务,四千多名编外干部,直至消化分流的最后一刻,全部在组织的教育管理中,没有一人说二话、开小差。某师在完成撤编任务中,积攒的120余万元家底没有乱花一分,移交的3.9万多件营具器材完好无损,没有一人利用职权为亲友谋求特殊照顾。我听许多长辈讲过,某师侦察连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屡立奇功,刚刚从战场回撤,庆功会还没开,就接到撤编命令,很多同志含着泪水慨然登上了返乡的列车,精神令人动容。
在编撰集团军军史时,我们回访了很多老兵,谈起以前面临改革调整时的境遇,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
正是得益于这些崇高的牺牲精神和牢固的大局观念,集团军官兵才能在历次改革中直面挑战、勇敢担当,保证了号令统一,没有出现一次影响改革、拖累改革、破坏改革的问题,展现了一支英雄部队的风采。
改革不仅是集团军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加速器”,更是个人成长进步和素质提高的“助推剂”。我们只要不断强化本领恐慌和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素质结构,锤炼过硬军事技能,提高胜任岗位的实际能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兴军事业中,就能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新年伊始,习主席来到集团军部队视察。这种温暖、这种动力、这种荣耀激荡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如何不负领袖重托?如何迎接改革大考?如何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我想,在回望历史的长河中、在汲取光荣的传统中,一个坚定的答案回响耳畔:改革如同打铁,需要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面对改革大考,我们要像先辈们一样,做一名铁打的人!
(胡靖、本报特约记者 周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