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质战斗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安卫平责任编辑:菅琳
2015-12-29 05:01

“互联网”+侦控打评系统,实现火力打击的快反精确。信息化条件作战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主导、火力主战”,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为有效融合链接分散配置的各个武器平台,实现火力打击系统的网络化提供了可能。但火力打击的快反精确以及毁伤效能的发挥,是一个侦、控、打、评的闭合回路,需要建立互联一体的打击系统,就像“互联网”+出租车,出现“滴滴打车”系统软件一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准确锁定用户申请,然后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同时根据车辆的位置信息,确定由谁进行服务,并以最快的方式将用户信息推送至服务车辆,最后服务车辆进行反馈,完成整个服务过程。同样,实现火力精确打击的快速反应,亟须建立“侦控打评”一体的火力打击系统,将侦察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进行互联融合,使数据流程与作战流程无缝链接并相互驱动,随时监控目标信息和火力单元信息,大幅提高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锁定目标的能力;同时通过实时的信息交互、传感器控制、任务计划分配以及火力毁伤评估,大大缩短识别目标、锁定目标、攻击目标和毁伤评估时间,有效提高对动态目标的打击能力,形成发现即打击的最佳能力模式。

“互联网”+物联保障系统,实现综合保障的及时准确。准确及时的综合保障,就是以自适应、智能化的手段,达成在需要的时间、地点及时准确提供作战所需的各类资源。而实现自适应、智能化,必须建立综合管控、综合调运的物联保障系统,就像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以及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了任何物品间的相互连接,并通过信息交换和通信、定位、跟踪,实现精确的监控和管理。为此,应积极借鉴物联网的理念,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物联保障系统,综合运用二维条码、电子标签、自动识别等技术,实时监测和获取作战群队供应实力、保障物资的存储量及消耗等动态信息,准确掌握后勤保障需求和资源,及时准确向各级指挥机构、综合保障群队提供保障需求信息。通过对保障资源的精确控制,实现保障过程的透明可视可控,提高战场保障效益,实现自适应的后勤保障能力。

“互联网”+信息预置加密,实现信息防护的安全可控。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有效释放,有赖于作战数据信息的安全可控。由于采用“互联网+”而带来的系统脆弱性和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威胁和攻击,使得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中十分突出。因此要针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对数据实施动态有效的信息加密。比如,微信通过安装一种信息加密软件,可以实现对短信、语音、视频等信息的按需加密;再比如,智能手机终端的端到端加密、防窃听技术和短信加密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已逐渐得到应用。为此,应充分借助互联网安全信息技术,对网络空间实施全过程的动态加密,保证信息传输的保密性,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抵抗对通信通道可能的主动或被动攻击。一方面要“硬加密”,大力开发用户终端加装保密卡或保密机;另一方面是“软加密”,开发智能终端加密软件,使用动态加密算法,实现信息的即时加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