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题三:“两弹一星”精神的背后,彰显着什么样的优良作风?
回答: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执著追求的实战标准就是军事科研人特有的血性
“学‘两弹’,忆‘一星’,坚定信念;昨棉袄,今薄衫,南北辗转;劈荆棘,斩万难,历尽艰险;责所系,情所在,苦中有甜;砺血性,坚决心,首战惊天。”这首诗,是该院某科研队伍在圆满完成一项重大科研任务后集体创作的。
在“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中,他们结合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把科研人的血性凝练成一句话: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执著追求的实战标准。
在该院,“两弹一星”精神时时处处培塑着科研干部的血性和作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0分钟准备!”在某导弹发射场,发射倒计时的最后瞬间,一个技术数据突然出现异常,此时导弹已经通电,燃料已经加满。到底出现什么问题?能否发射?现场气氛几近凝固。危急时刻该院科研人员闻令而动,测试、分析、排障,3分钟后,向指挥员果断报告:“可以发射!”随后,导弹按时点火,直击长空,命中目标。
某型导弹经过多年研制,即将进行第一次发射试验。尽管都知道危险,但该院十几名科研人员纷纷递交请战书和遗书,请求留在地下掩体中收集第一手实验数据。
答题四:如何把“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回答:使命在肩、剑胆琴心,用无私奉献燃烧事业激情是军事科研人的独特品质
“我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两件事,一是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作为一名普通科研人员,直接参与过‘两弹’的研制。二是我50岁的时候,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队科研干部……”这是已经77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该院研究员唐西生撰写的回忆文章。
1961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唐西生曾在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直接领导下,亲历并参与了“两弹一星”的辉煌跨越;1988年,50岁的唐西生穿上军装,特招入伍,成为导弹科研战线的一名“新兵”。
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依然坚持到高海拔地区参加重大科研任务,身体力行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被总部评为“全军科研创新群体”。
“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邱成龙、“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李贤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袁再江……一批批新一代军事科研人秉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矢志砺剑,薪火相传,用实际行动谱写创建打仗型创新型实干型研究院所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