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红军血脉的传人,怎样在长达4000余公里的国境线上树起“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武警云南总队官兵的思考是——

在灵魂的战场上守好“界碑”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邹清明责任编辑:菅琳
2015-10-22 09:06

总队领导奋战处突维稳一线当标杆,干部骨干坚守艰苦环境作奉献,广大官兵扎根基层谋打赢……今年以来,武警云南总队着眼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紧贴部队遂行任务的新挑战和新考验,不断拓展主题教育渠道,引导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让好样子在4000余公里国境线上扎下根基。

从红军勇士到忠诚卫士,流淌着相同的血脉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这支部队曾历经抢渡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生死考验……”国庆节后,陈列在武警云南总队警史馆的件件实物,再现了昔日惨烈的战斗画面,令刚入伍的新战士们热血沸腾。

总队领导告诉记者,作为一支有着红军血脉的部队,他们注重利用自身丰富红色资源搞活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学队史、唱队歌、话传统、鼓斗志”活动,引导官兵回顾总队的光辉战史,学习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官兵传承红军血脉、争做红军传人。

不久前,总队邀请原副总队长王留、总队医院原副院长柳国民等老红军到部队作报告,报告会后,二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杨建武的发言引起官兵强烈共鸣:“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采和担当!过去,‘进军大西南巩固部队模范连’官兵、‘云岚嘴七勇士’等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擎起党的旗帜;今天,方红霄、黄国祥等6名‘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再立新功。他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从灵魂战场到硝烟战场,同时筑起坚强的防线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国境线长4000多公里,民族宗教多样,总队党委深刻认识到,能否确保官兵经受住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是检验主题教育效果的一面镜子。

针对部队所处环境,总队在主题教育活动的统领下,以基本人生观教育为重点,把“四有”标准形象化,坚持不懈抓灌输,一点一滴抓践行,持之以恒抓培育。

“作为一名军人,时刻面对着两个战场:一个是硝烟的战场,一个是灵魂的战场。只有先胜在灵魂,才能决胜于战争……”人生观教育交流会上,西双版纳支队政治处主任刘文来的一席话让官兵深受触动。

云南省内有10多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边民边贸往来的黄金通道。驻守在这里的总队官兵在五光十色、良莠交织的“口岸文化”面前,经受住了不良思潮的侵蚀影响,抵御住了钱权物等多种诱惑考验。“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总队官兵说,是主题教育活动帮他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

从教育课堂到任务一线,处处检验军人好样子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总队着眼强军兴军的历史担当,引导各级把“四有”标准作为一把刚性尺子,衡量官兵真打实备的本领硬不硬、敢打必胜的精神强不强,能否在履行经常性执勤、反恐处突、边境应急等任务中立起“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

把课堂搬进训练场,将教育融入战场。他们把部队完成处突反恐、抢险救灾等任务的战例制成录像片,作为基本教材贯穿于主题教育活动各个环节。许多官兵深有感触地说:每观看一次处突短片、参加一次反恐演习,对军人好样子的理解认同就深化一次。7月25日,云南省梁河县河西乡光坪锡矿发生塌方泥石流事故,11名矿工被困井下。危急关头,德宏支队60名官兵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矿井搜救,连续奋战32个小时,将11名被困矿工安全解救出来。

教育连着任务,任务促进教育。“为了边境安宁,再苦再累也值得!”指导员何瑞清说,国境线,常常面临多种考验,甚至经常能听到境线外传来的枪炮声,但他们从不畏惧,始终百倍警惕地坚守在边境一线,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一人请求调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