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正平:今天,请致敬这位伟大的女性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作者:綦欢责任编辑:董玥
2018-11-14 13:02

2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乃至死亡?”

“既然这是等待着我的命运,我也心甘情愿。”

1943年底,组织出于安全考虑,认为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需要合适的掩护身份,要他在重庆安家。然而他无法和云阳家中的妻子谭正伦取得联系,由于形势紧迫,组织决定指派江竹筠与彭咏梧假扮夫妻,组成家庭,并担任彭咏梧的助手。

1946年江竹筠毕业后回到了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负责报纸的校对、整理、电传和发行工作。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报纸便散发出上千份,引起了反动派的极大恐慌。

而后,江竹筠随丈夫一起投入到武装斗争的第一线,组织学生运动,为重庆解放作准备。然而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中遭敌人包围,为掩护战友突围英勇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示众。

江竹筠跟随彭咏梧与反动派地下斗争了5年,失去的既是亲人也是战友。但江竹筠却毅然接替了丈夫的工作:“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3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即使没有人知道你,也没有人尊崇你。”

“我不需要人感激,我也不要人怜惜。那么放我进去吧。”

“进来吧。”门里的声音满怀敬意。

1948年6月14日,由于被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的地点就是臭名昭著的重庆渣滓洞监狱。反动派在这里用尽各种酷刑折磨革命者,企图榨出情报。

在现代人眼中,这些酷刑在没有切肤之痛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从老虎凳到辣椒水,从夹手指到刺指缝,反动派的残忍令人发指,然而这些都没有打开江姐的嘴。面对这样的残暴折磨和死亡威胁,江姐毫不动摇。

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保留着这样一封遗书:“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写给弟弟的信,请他代为养育自己的儿子彭云。

这封以削尖竹签作笔,烧棉研灰为墨写就的家信,字字是革命者的坚定与无畏,句句是母亲对儿子的嘱托和思念。然而江姐终究没有迎来新中国的曙光。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电台岚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江姐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也是我们的初心、我们的灯塔,时至今日,我们仍纪念着以江姐为代表的无畏的革命先驱。

烈士们的事迹从个体看是独立的,然而当我们把一块块丰碑拼起时,看到的是描绘了发生在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无数烈士用鲜血推动的巨轮,正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根基。

只有当回首这段历史时,我们才能从现实的视角跳脱出来,从历史的角度评判,从而反思自己,反思现实,这也是回顾历史,凭吊的意义。也正因如此,唯有牺牲者配言牺牲的伟大。

在小说《门槛》的结尾,人们对跨入门槛的女士的行为这么评价:

“一个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哪里传来了这一声回音。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作者:綦欢;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