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这是描写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它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在那个时候啊,有着千百个这样的故事,这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孩子,他是个放羊娃,今年才十二岁,他的名字叫海娃……”
在电影《鸡毛信》的开头,伴着张瑞芳讲故事般的口吻,字幕像连环画一样一页页地掀过,我们的也仿若走进了故事里。
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棵树下海娃的黑黑背影,看着海娃寂寞的时候,就抱着那只小黑羊。
那些羊很乖地被放牧。日军来了,他把情报信藏在羊毛尾巴下。
黑色的眼眸,黑黝黝的面庞,黒黑的海娃,挥着黑黑的赶羊的鞭子。还有土壤的黑,头羊的黑,鸡毛的几许黑。就是这一抹抹耀眼的、富有生命力的黑色,绘成了抗日小英雄海娃曲折历险的图景。
儿时的我们对什么都好奇:
为啥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
为啥鸡毛信的信角挂在羊尾巴上,就掉不下呢?
为啥村民管羊的大尾巴叫“羊拍拍”……
忘不了海娃和小伙伴们放羊、抽鞭子、拉石磙、刨花生的场景,忘不了海娃忍受着敌人的打骂,为了鸡毛信与敌人周旋的坚贞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