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网络共享进军营,信息安全咋把握?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指尖上的共享已成为时尚潮流,军营亦非真空地带。在有序放开官兵使用智能手机后,手机上网浪潮也袭入军营。在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看来,“在当今信息社会,每名手持智能手机的官兵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定位点,一些看似平常的操作,却容易导致泄密,难以防范。”
手机网络像一把“双刃剑”,让工作生活更加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安全漏洞和隐患:
网上“云端”共享通讯录和短信,其中如果带有联系人职务和办公电话号码,一旦泄露,后果堪忧;
手机直播共享图像,一不小心展示营区营貌,有可能成为敌特分子觊觎的目标;
网约车、订外卖需要位置共享,依赖的是“基于位置服务”的技术,通常会在手机系统后台启动并进行定位。如此一来,很容易暴露部队营区、重要军事目标和军事设施的地理位置;
通过蹭网共享营区外的WiFi,如果无线网络被注入恶意代码,联网电子设备的私密涉军信息很可能就此泄露;
一张不经意间的自拍通过网络分享给好友,殊不知方寸大小的照片里很可能蕴含着包罗万象的数据信息,极易泄露国家和军队的秘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朋友圈晒图、健步软件显示运动轨迹……开放的社会没有封闭的军营,当共享热潮袭来时,军营中的一些官兵也不可避免受其影响,如果不注意场合时机,这些“无意识泄密”都可能造成军人个人信息以及军事秘密的泄露。
莫简单拒绝信息共享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被他人利用从事诈骗犯罪活动、推销广告等等。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军人信息本身就具保密性。军人信息的泄露不仅直接危害到军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会使其成为不法分子的“狙击”目标,给部队的安全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诸如官兵姓名、服役时间、部队番号、工作性质等个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泄露出去,一旦被搜集分析,很可能推测出我军某些重要军事单位的详细地址、部队种类、基本任务、部署情况甚至活动规律等。而这些数据一旦战时为敌对分子所用,必然对国防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二战期间,德国一名间谍就是从美军一位水兵的家信邮戳上发现并准确锁定了某舰队的行踪,最终将该水兵所在的舰艇击沉。这足以警示我们,军人个人信息事关重大,万不可抱有轻视心态。
但是也不能因为担心数据安全而不敢共享。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更需要采取果断措施,构建基于风险的网络安全理念,大力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和技术创新改革,掌握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主动权。
不能因噎废食,因数据安全问题就将信息共享拒之门外。信息共享与保守秘密并非天生的矛盾,核心是如何权衡好数据再利用与确保信息安全两者的关系。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强化数据再利用和挖掘潜在价值,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安全保密整体能力水平。必须正确对待两者关系,做到既不因为共享共用大数据而降低保密标准,也不能片面追求绝对安全而浪费数据资源。
共享浪潮下的个人信息泄露主要以智能手机为载体。 2015年,综合考虑部队特点、保密安全和官兵需求等因素,我军适度放宽了手机网络使用的限制。但需要说明的是,“符合保密要求”是硬杠杠,凡不符合保密要求的时间、地点和场合,绝不能使用手机网络,这一点不能有丝毫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