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资料图: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清朝的夏敬渠在《野叟曝言》中曾这样说道,“天幸遇着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绝渡逢舟,舟楫一直拍打着希望的一隅。
舟,往深了想,它就是直下深海八千尺的一抹希望。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我国核潜艇艰辛的诞生历程。

资料图: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外景。(陆上模式堆又叫原型堆,就是在潜艇的核反应堆正式装备之前,要在路上建造一座尺寸和性能一样或相近的反应堆进行试验。)

资料图:20世纪70年代初,模式堆控制室。
谁知道,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是顶着“三无”头衔进行的——无图纸资料、无专家权威、无外来援助。1965年春,专司核潜艇研制的“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渤海湾的一个荒岛成立,诸多科研人员在这里开启了科研之路。
他们辛酸到只能从零零碎碎的国外资料中看到核潜艇的“蛛丝马迹”,困顿到要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核潜艇上的浩繁数据。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那一天,这具不凡的舟楫历经曲折与艰辛,划向了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