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中央挂念的志愿军冬服
志愿军入朝后主要遇到三个困难:一个是武器装备的劣势和弹药不足;一个是吃的问题特别是热食供应困难;还一个就是冬服紧张。
为准备志愿军出国作战,早在1950年7月军委总后勤部就安排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军区,赶制棉衣34万套,棉皮鞋36万双,棉帽、绒裤、棉背心、棉大衣各40万件(顶、条),棉手套、袜子各70万双。但因入朝部队增加,且形势紧迫,许多部队来不及配齐冬服。第二批志愿军入朝时,已是冬天。朝鲜北半部冬季非常寒冷,而从中国南方赶来的部队还来不及换冬服。1950年11月6日,在沈阳车站,奉中央军委命令前来检查部队入朝准备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见到第九兵团第二十军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大为震惊,立即找到正在指挥部队运输的二十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以便从东北军区部队中调集厚棉衣和棉帽。但是军情十万火急,二十军的五十八、五十九和八十九师基本都没有停车而直接开往朝鲜的江界,只有军直属部队和后卫的六十师在短暂的停车间隙里得到为数寥寥的厚棉衣和棉帽。
1950年11月8日,安东。我军边防战士仍戴大檐帽。
冬服不足,成为志愿军入朝后面临的严重问题。在东北军区第一届后勤会议上,二十军所作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就提到,“全军二万五千伤员,冻伤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约一万五千人。原因是部队“除棉衣发齐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资都未得到补充。在冰天雪地中作战非常痛苦,唯一办法是拆被子做袜子、手套、耳套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军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被拆完了。”在清川江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参战部队更是因为缺少棉衣吃了大亏。参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军、二十七军,由于紧急入朝参战,部队没有配齐冬季御寒服装,致使非战斗伤亡极大,战斗力锐减,仅二十七军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二十军、二十七军甚至有3个连队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设伏地点!成为令美军敬畏的“冰雕连”!
志愿军冬服问题,引起志愿军司令部、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此,中央人民政府紧急成立东北军服厂,并下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用缝纫机,以解志愿军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周恩来总理十分焦急,每天两次电话,催问冬服的生产和调运情况。并亲自指示:给志愿军的军服一定要用新棉花、优质棉花!为什么一定要用新棉花?原来这新棉花不但蓬松、保暖,更重要的是干净,战场上一旦战士负伤,可以掏出棉衣里的棉花止血。当时严惩了个别不法奸商,他们在给志愿军做的棉衣里塞进劣质棉花,致使志愿军战士负伤后感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东北地区作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基地,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服、军鞋、食品、炮弹、火箭弹、炸药等军需物资。仅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沈阳、旅大、哈尔滨、长春,在志愿军入朝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生产了上百万套军服,保证了前线将士的需求。
东北某地被服厂的工人为志愿军赶制冬服。
人民手中线,战士身上衣。武汉一女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志愿军缝制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