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指示志愿军军服一定要用新棉花,有何特殊用意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徐 平责任编辑:董玥
2017-11-21 10:54

志愿军的军服供应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依仗空中优势,一直把破坏志愿军后方供应作为削弱志愿军战斗力的手段之一。特别是从1951年7月起,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企图切断志愿军后方运输线。志愿军被装物资前运,季节性强,数量集中,体积庞大,是敌机轰炸破坏的重点目标。因此,组织志愿军的被装供应,是对后勤战线的严峻考验。1951年夏装前运,因中间环节多,物资到站过于集中又未能立即疏散,遭致敌机轰炸,造成重大损失。整个夏装损失量占前运数的30%。仅三登库区一次被炸,即损失单衣28万套,衬衣12万多套,胶鞋19万多双,军帽23万多顶。致使东线有的部队不能按时换装,到了炎热的夏天还穿不上单衣,只好将棉衣改成夹衣穿用。

美军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

1951年冬装前运,吸取了夏装前运的教训,从积极防空入手,尽量缩短物资在中途停留时间,改由各军回国领运和突击直达运输。在冬装还没有完全从祖国的被服工厂运出时,志愿军的后勤部队就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为胜利完成今年的供应冬装的任务而斗争!”“为保证不损失一件冬装而斗争!”1951年9月10日,彭德怀司令员命令“后方机关及无战斗任务的部队,应集中一切力量运棉衣,求得9月底至10月初发齐。”志愿军后勤系统紧张而有秩序地展开抢运冬装工作。各特种兵组织汽车到安东自运。其余955车皮用火车采取“片面续行法”运到朝鲜,再由二线部队组织力量到铁路运输终点接运,然后人背马驮,把冬装从卸车点运回部队。由于组织严密,不但运送快,而且损失小,损失只占全部冬装143万套的0.52%。

志愿军后勤部队的女战士在分发棉褥。

1951年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个冬天来临之前,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已备齐了当年的全部冬服,使部队早于敌人一个月穿上了棉衣。当身着崭新棉军装的志愿军战士出现在谈判地点板门店时,敌方的停战谈判代表都惊呆了。他们说:“没想到轰炸得这么厉害,你们还能穿上棉衣,比我们还早。”

1952年以后,被装前运大体上都是采用1951年冬装前运的办法,运输途中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志愿军战俘营里的战俘穿上了志愿军的新冬服。

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执行国内解放军寒区被装供给标准。志愿军在朝鲜除了执行作战任务,同时还要构筑工事,抢修道路,上山打柴,长途背粮等,衣服、鞋子磨损大,平时标准满足不了需要。军委总后勤部和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和补充制订供给标准,以适应朝鲜战场的需要。

1951年颁发了志愿军被装供给标准,与当年解放军供给标准比较,增发衬衣一套、线袜两双、毛巾两条、棉胶鞋一双、米袋三条、防滑脚码一副。另外,毛皮鞋、雨衣、蚊帐、水壶、挂包等,解放军用两年或一年半,志愿军改用一年。

转入阵地防御作战后,被服和鞋子消耗减少,被装供给标准在1952年作了相应的削减。与1951年比较,每人减发胶鞋一双、布鞋一双,棉胶鞋改为按人数的25%拨给;棉大衣、雨衣、蚊帐的使用期限由一年延长到两年和两年以上;团以上干部改发羔皮大衣,营以上干部改发毛皮靴。

另外,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不少志愿军干部穿过朝鲜人民军军服。1952年2月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主席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当时志愿军代表中就有穿朝鲜人民军服装的。志愿军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在志愿军司令部见到彭德怀司令员穿着一身朝鲜人民军将军服:“我发现彭总穿的军服有点特别,质地很挺,显然是呢子的,口袋不像我们常见的样式,裤子两边还缀有垂直的红线条。我问,你哪儿来的这套将军服?彭总笑着说,朝鲜同志送的。怎么样,还像个指挥官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