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00=?这道算术题背后“藏”着时代新课题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李兵正 高志文 等责任编辑:董玥
2017-11-20 16:11

一道算术题背后的时代新课题

2017-2000=?

这是北部战区陆军某旅领导在新训骨干会上提出的算术题。

答案:17——“00后”,出生于2000年的新生代,已来到军营。

这道算术题,也是一道带兵育人的时代新课题——

“网生代”“二次元”“拇指一族”……具有鲜明网络时代特征的新生代来到军营,既为部队注入新鲜血液,又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兴趣列表。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考验的是带兵人的智慧和能力,攸关的是部队战斗力的建设水平。

时代列车飞驰而来,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打开方式能跟上“网生代”的新需求吗?传统的“知兵录”能解开现实的“表情包”吗?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面对“网生代”战士身上“未来的味道”,不少一线带兵人经常性思想工作“招法失灵”,难以打开战士心扉——

有的带兵人对平台直播、社交互动等不熟悉,对主播、网红等不了解,对自拍、喊麦等不掌握,看不懂“网生代”的“新世界”、看不惯他们的“新行为”、看不清他们的“新表情”,与他们玩不到一起,要么“一声叹息”,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一禁了之”,板着“扑克脸”,拉起“警戒线”。

有的带兵人面对自我意识强、个性特点突出的“网生代”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带,接受不了“看到手机咋比看到班长还要亲”,感叹在他们身上找不到“昨天的我”,无法弥合“代沟”。

有的带兵人对战士花名册“一口清”,对战士的“心电图”却“猜不透”。战士有问题不找干部找百度、有心事不找战友找网友、有困难不找组织找论坛,带兵人“被离兵”,与兵“背靠背”,成了“非主流”。

有的带兵人要么“张不开嘴”,要么谈心说理“高大上”,开口闭口“想当年”,关心问候“老三样”。不管跟谁谈,都是“一个调”;不管谈什么,都是“老一套”;不管你听不听,都要“来一通”,结果“婆婆嘴”换来“被拉黑”,很难融进战士的“朋友圈”……

“同事不同志”“身近心不近”“不打不骂也不爱”……看不见的网,成了一堵无形的“墙”,拉开了官兵的距离,也给带兵带来全新的挑战。

冷对待加剧、信任度降低、尊与爱变淡……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不少官兵认为各种差异和因素导致“战友亲如兄弟”的感觉虚化、“十指握成拳头”的意识弱化、“连队就是家”的思想淡化,而这与一些带兵人经常性思想工作“使不上劲”“打不到点”“融不到一块”有很大关系。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我军的“传家宝”。如果说上面的这些经常性思想工作弱化的现象,属于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长期积累的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也在一些单位弱化和流失——

有的带兵人对官兵的实际困难缺乏真诚关爱,不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而是满口要求战士正确对待的大道理,经常性思想工作满足于“做了”。

有的带兵人对思想上有点小问题、工作上犯了小错误的官兵,不是分析原因、找到症结,而是一味指责埋怨,转移压力、推卸责任。

有的带兵人片面追求形式创新,谈心形式“土”变“洋”,交流方式“本”变“网”,“键对键”代替“面对面”,内容却不走心,越谈反而离兵越远了。

有的带兵人对看饭量、看站相、听鼾声、听歌声等“五看五听”预见法好传统不掌握,关注“七前八后”重点时段不到位,身在兵中不知兵。

有的带兵人本身思想上有疙瘩,组织上却只压担子不及时疏导解决,他们只好带着“思想包袱”给别人“卸包袱”,效果可想而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如果带兵人的“知兵雷达”捕捉不到战士的“心灵电波”,关爱的“及时细雨”润不到战士的“思想心田”,筑牢“一条心”“一盘棋”“一条船”的思想根基就成为空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