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人眼前开山打洞
但是当135 团 1连长王福新接收到师部下达的构筑坑道的任务时,却犯了难。他所在的 537.7 高地,实际上志愿军仅控制了北山,敌我相距不足百米。刚上阵地时,志愿军夜里挖一段堑壕,天一亮,美军看到哪里有新土,就冲这个方向疯狂射击,堑壕很快就被敌人炸平了。
后来还是师作战科长用淮海战役近迫作业的例子点拨了王福新。王福新根据淮海战役的经验,预先用石灰画好各班堑壕的大致面貌,然后夜间全连上阵,能把堑壕的大体轮廓挖出来,每一段不要求深,哪怕 30 厘米也行,然后逐渐加深。美军面对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堑壕,再也提不起开炮的兴致。随后,王福新又号召全连搞“冷枪运动”,在上甘岭战役开始前,凭借冷枪,仅1连就消灭了 300 多敌人。而整个 45师在 6 个月中依靠冷枪歼敌 5040人,冷炮歼敌 2800 余人,击毁敌人坦克 18辆。美军无奈地将 537.7 高地称为“狙击兵岭”。
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部队在夜间猛烈射击。(资料图)
应该说,从4 月底进入阵地开始,整个 15 军都认真地贯彻军部提出的“积极防御,持久作战,消耗与消灭敌人,保存与提高自己”的方针。在构筑坑道的过程中,志愿军战士提出“破开山腹筑长城,挖空岭心安我家”的口号,因陋就简,自力更生,收集敌人的弹片和坦克零件,自办铁匠炉。仅 45 师就自制铁锤 1000把,钢钎 2200 余根。为了满足放炮爆破的需要,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将未爆弹收集起来,通过拆卸,获取了 3700 公斤炸药。经过3个月的艰苦施工,共筑起坑道 306 条,总长度达 8800米,挖堑壕交通壕 160 条,总长超过 5000米,筑掩蔽部 2400 个,粮食洞库 61个,弹药洞库 65 个。15 军政委谷景生在看过 45 师的坑道后,十分满意,预言:“这项巨大工程,对粉碎敌人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保存至今的坑道
谷政委提到“敌人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并不是“空穴来风”。美军炮兵一夜对上甘岭发射500 多枚炮弹,并对我后勤运输道路进行不间断封锁射击,甚至以坦克在夜间抵近我前沿,专门对付志愿军灵活地夜间侦察。
1952 年9 月 2日, 15 军便发出了《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作战方案》,指导思想是“坚决固守,寸土必争”。秦基伟军长为此专门到 45 师视察,叮嘱崔建功师长:“去年敌秋季攻势,兵力使用两个师,战役持续时间两周,最激烈地战斗一周。今年秋季攻势,你要顶住两个师进攻,准备大一个月,最激烈地战斗两周,美国人就是爱成倍增加使用力量。”为此,我军储备了3个月粮食以及大量作战物质和器材。后来的战役走向证明,秦基伟军长的判断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