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朱日和:这是一块怎样的神秘之地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孙伟帅责任编辑:董玥
2017-08-07 16:02

“牛车奔腾。这是真事。”蓝军旅的张鹏干事微笑着说。

2012年,蓝军旅移防朱日和。光秃秃的营院让来自蓟北大地的官兵傻了眼。

怎么办?干呗!

有一个班的战士,找来废旧钢材,焊了一辆平板车。没有牛,那就人来拉!一个人拉不动,那就全班一起拉!

于是,这些稚嫩的肩膀扛沙担石,硬是在荒凉的戈壁滩,一砖一瓦,亲手把营房建了起来。这个班,当时被大家开玩笑地称为“牛车班”。

如今,这个故事被浓缩在一块火山岩浆石雕塑里——一头雄壮的公牛埋头向前,牛角指向远方,似在用力拉车,又仿佛是一种战斗的姿态;后面一个车轮象征那辆焊接而成的板车,构造简易,却能听到那来自戈壁滩的嘹亮的号子,和车轮滚滚向前的巨响。

“牛车班”的故事还在传颂,朱日和训练基地的院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最初的编号1,到现在我所知道的编号7,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院落里的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这些年,朱日和在快速成长,驻守在这片土地上的官兵也在快速成长,来这里“取经”的部队也在快速成长。

士官余辉,是蓝军旅的“元老”。他清楚记得,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修建起了营房。他更记得,他所在的蓝军旅是如何成长的。

在移防朱日和不久的一场演习里,蓝军输了。

那时,完全按照实际作战距离和战术背景下达的任务,让余辉和战友乱了阵脚,连续的指挥失误,让他眼睁睁地看着对手的坦克,从他们驻守的纵深阵地碾压而过。

“连长,没守住……”余辉垂头丧气地跟连长报告。

“你能干啥!?”连长也火了。

这几个字,余辉记忆深刻,那一刹那,他知道了什么叫“怒火中烧”。

这股子怒火,这股子不服气,直到现在说起来,余辉仍觉得像是昨天发生的事。

诸多媒体报道称:2014年至2016年,蓝军旅在对抗中,创造了32比1的佳绩。

对于外界报道的关于“胜”的经历,余辉的描述大都轻描淡写。但对于每一次失败,他却都深深刻在脑海里。

不是记仇,而是记得为何失败。正如他们营房墙上的那句标语:如果你觉得昨天的成绩很了不起,那说明你今天的进步还不够。

记得胜利的喜悦,更记得失败的“耻辱”。这样的部队,怎能不成长,怎能不进步?

如今,朱日和已成为中国军队广大官兵“成长”的“取经地”。每名官兵都有属于自己的朱日和时刻。

漠北草原的风凛冽。

站在朱日和“地标”——通信铁塔脚下,抬头仰望铁塔上“从这里走向战场”几个鲜红大字,我的思绪在沸腾。凛冽的风,在耳畔呼呼作响,我仿佛听到了朱日和拔节成长的声音。

或许,朱日和真的就像这里的官兵所说的那样:“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发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