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事特办只能解一时之困,靠制度机制才能管长远
“不知道的人都说,你们军烈属有优抚金,有补偿!他们哪知道我们的痛苦啊!”病房里,同样是来看病的烈属王大娘,对何亮的想法感同身受。
“这几年,每到儿子的生日、忌日或者清明、中秋、春节时最难熬。有时候想儿子想得心口直疼!”王大娘说,实在想儿子了,她就在儿子的遗像前大哭一场,“哭过了,心里就好受一些。”
在许许多多的烈士家中,内心的痛,才是他们每一天都要直面的难题。某部队医院的张医生告诉记者,烈士家庭本质就是单亲家庭、失独家庭,而许多事情都是比较隐私的,没法跟邻里街坊讲,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了做好患者心理工作,他时常上网逛一逛烈属的论坛。最让他揪心的是:在维和战场牺牲的烈士张明,既是独子,又是单亲,如今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已经在网络上杳无音信了。
“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一名老兵的肺腑之言,让张医生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他删除了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所有状态,只留下这一句话。
而这句话,引起了何亮的强烈共鸣——她在网上搜索早些年牺牲的几名烈士,发现当时轰轰烈烈,如今在网上都已杳无音信。咨询他们生前部队,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重新整编,有的已经换防。
结合当下,何亮有更为实际的担忧:此轮改革,烈士们的生前部队也可能重组、裁撤,他们的传统还能否保留?以后还会不会来慰问?一旦移防,烈属家里有啥变故,又该找谁?
去年,上士申亮亮在维和任务中遇袭牺牲,部队专门前往烈士老家做善后工作,共同为烈士家属做了许多暖心工程。当地政府表态,要管申亮亮父母一辈子!
特事特办只能解一时之困,靠制度机制才能管长远。目前,全国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公祭办法》相继出台,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已达892万人。
令何亮特别欣慰的是,丈夫生前所在部队前几天来慰问时告诉她:国家正着手建立完善关心军烈属的制度机制。何亮憧憬:关爱军烈属,既应温暖一阵子,更应关心一辈子!
38年前,何田忠烈士在边境作战中牺牲。多年来,父母家人寻找他的墓地未果,后在《解放军报》《重庆商报》等媒体记者的帮助下,年近八旬的烈士父母终于找到了儿子的墓地。
2015年11月,在部队战友和“拥军妈妈”朱呈镕的帮助下,何田忠烈士的父母赶赴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看望”久别的儿子。当看到近在咫尺的儿子的坟,平日精神健旺的老父亲,却迟迟迈不动脚步…… 蒋德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