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旅组建伊始,部分“外来”单位虽已转隶,但人员物资交接、转运仍需一段时间,暂时无法机动至新营区,全旅官兵分布点多面广。为此,旅机关第一时间派出指导组进驻各营区现地指导,并将转隶部队官兵的现实困难“拉单列表”。记者翻阅旅《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发现,该旅党委按照“常委分任务、定责任、包片区”的方式,轮流进驻各营区、点位进行现地办公,机关指导组分赴多个点位,进驻营连指导工作、协调解决矛盾,确保管理无缝连接、工作衔接有序。
将心比心,心心相印。原驻昆明某部指导员周超,转隶之后感受到新环境的温情、新领导的热情,很快抛下了“外来户”的顾虑,积极向营里推荐原单位的先进做法。他把从原单位带来的“互帮、互学、互教”活动细化到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得到营党委的充分认可,并在全营推广。
与该旅官兵座谈,记者发现机关大部分科室负责人都很年轻。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都宁说,这次改革调整,不少“老机关”选择了转业,年轻人挑大梁,优势在于思想新干劲足,但劣势也很明显。像组织科干事杨吉星,转隶前在某团组织股工作,可调整到旅机关之后,一时似乎找不到感觉,撰写的材料不少都被打回返工。但各级领导并没有因此过多批评,而是耐心教方法、传经验。“调整组建之初,各项工作都处于磨合期,机关干部的经历、经验都不尽相同,作为一级领导,少一些挑剔批评,多一分帮带关心,才能让他们更快上路。”都宁的观点反映出大多数旅常委的态度。
看似“变”的幅度不大,可“微变”无处不在。四级军士长宋小吉之前是炊事员,掌了16年的大勺;上士吕勇过去是档案员,平时主要工作就是“宅”在办公室里整理档案……此次整编,他们都成为旅警卫勤务连的普通一兵,严格的管理、高强度的训练,起初让他们感到极不适应。这时,该旅延续了以往注重结对互助、谈心交心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营、连、班开展三级帮带,短短一个月,吕勇训练自我加压,各个课目成绩迅速提升;宋小吉从严要求自己,处处模范带头,被大家推选为班长。
临近采访结束时,记者听说旅里正在考虑轮换身处一线执行任务的部队,让那些已经在外风餐露宿一年多的官兵休整一下。到底派谁去接替他们?不承想,征求意见的通知发到各营,不论是新转隶官兵,还是原单位官兵,都纷纷“请战”。“跑步进入战位,行进间加入战斗。”这是上级对这个旅改革期间的要求,这无疑也正是该旅官兵当下思想行动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