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维度一:边防军人
一抔泥土,成为军旅生涯的珍藏
螺丝钉不起眼,却铆住了稳边固防巨轮上的每块铁板。那山、那水、那哨所,他们是那群头顶边关月的最可爱的人
广西边城龙州,扣梅岭高地。刘云庆最后一次爬上这片曾让他魂牵梦萦的山峰。
登高望远,眼里尽是美不胜收的茵茵草地。绿意苍茫,一如他20年前第一次见到时的模样。只是,他此刻的内心没了恐惧,却多了一份难舍的感伤。
英雄不老,只是抵不过岁月的沧桑。站在这片昔日令人毛骨悚然的雷场高地,刘云庆不禁思绪翻飞——
那场边境大排雷的721个日日夜夜,他亲手排除2000余枚地雷,移交12万平方米和平土地,3次死里逃生……如今,面对单位缩编,这位“排雷英雄”坦然递交了转业报告。
刘云庆曾无数次想象,自己会像当年的许多战友一样,在雷场上胸戴大红花,就地卸下军衔,脱下军装。
山风呼啸,人影寥寥。刘云庆转身下山,走向自己曾战斗过的雷场。他迎风蹲下身子,掬起一抔泥土,小心翼翼地装进老旧的挎包,以此当作对自己20年边防军旅生涯的珍藏。
老边防转身下山,新一代戍边人正在成长。
此时,扣梅岭密林深处,枪炮声隆隆,一场特殊的“入队仪式”正在激烈的战斗中进行:20名即将加入边防某部“天鹰”特战分队的战士,在队长石飞带领下,迎来入队前的最后一道考验——丛林反恐演练考核。
此刻,站在这支队伍前,年底即将退役的石飞知道,今天这场特别的仪式,或许就是自己明天离开边关的告别仪式。
天天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巡逻战斗在边境线上,石飞3次因伤住院手术,全身上下多处骨折,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身上到底还有哪些部位是“原配件”。
2015年春节,妻子带着刚满3岁的女儿小小从成都千里迢迢赶到边关。当晚,看着这个满身都是伤疤的男人,妻子忍不住心酸落泪:“你看你,万一要是身体落下个残疾,叫我娘俩今后咋办?”
一个男人在家是顶梁柱,是天是地,但在千里边防线上,就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螺丝钉不起眼,却铆住了稳边固防巨轮上的每块铁板,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在边关铸成了一座让人仰望的丰碑。
千里边防线上,总在不断上演着“离别与迎新”的故事。变的是一茬茬的官兵,不变的唯有那山、那水、那界碑、那一座座边防哨所,还有那份对边关近乎痴迷的情怀。
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的金鸡山八连,一代代官兵把背土种菜作为扎根边防的实际行动,硬是从石头缝里,抠出365块大小不一的菜地,耕耘出满园的瓜果飘香。前来视察的100多位将军由衷称赞:“这里的每一捧泥土,都凝聚着官兵们卫国戍边的坚强决心!”
边防官兵组织人员进行升旗仪式。李铭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