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初见并非想象中美好
初夏的西双版纳,气候湿热。记者 随森林官兵驱车前往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保护区“野象谷”,路边随处可见“野象通道,请勿鸣笛”的警示牌。武警云南省森林总队西双版纳大队教导员王正康一脸严肃地说:“提高警惕!我们已到亚洲象的地盘了。”
他的“严肃”不无道理。2016年初,保护区内一头野象因争夺配偶失败,曾一天之内3次走上213国道,损毁了近30辆停在路边的社会车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上午9时,车行至保护区入口,我们下车步行。此行的向导——武警森林部队的退伍老兵岩罕陆,向记者微笑示意。12年前,他曾参与救助受伤小野象“然然”的行动,那次经历让他察觉到野象日渐堪忧的生存环境;退伍后,他毅然选择留在热带雨林,成为当地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中的一员。
武警云南省森林总队官兵在热带雨林中观察象群活动
“快看!是‘大排牙’。”穿行丛林2小时后,在一处大象迁徙通道附近,记者一行遇到几头正在“戏水”的野象,王正康告诉记者,“领头的成年野象,就是几年前被大队官兵救助过的‘大排牙’。”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阵阵象鸣,充满野性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
熟识亚洲象习性的岩罕陆说,野象视力不佳但嗅觉灵敏,或许是人类的靠近惊扰了象群,他建议迅速撤离……不料,在即将到达“安全集合点”时,几头小野象“抢先一步”闯入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休息房,一通“玩耍捣乱”过后,几间民房早已一片狼藉。
岩罕陆说,野象就像兼具破坏力与好奇心的“顽童”,人类眼中一些“不可饶恕的伤害”,对它们而言,也许只是对沉闷无聊的一种排解罢了,“这片‘休息区’因为常遭野象光顾,已难以保证安全,上级部门也做好了搬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