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消防栓”与“农民工创客”的启示,时刻不忘老兵——
③从哪里来
双拥选择作为标配
“当过兵的人总是能给中建二局带来惊喜!”这是知情人一句中肯的评价。
2014年12月份,在一处大型施工区内,与生活区紧邻的小卖部因电路故障引发火灾,大火很快蔓延波及到整个项目生活区。全部水源因上冻而无法使用,情况万分紧急!“老兵工长”冯会强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只见他急忙打开生活区的“地下消防栓”,迅速扛起消防水枪,冒着房屋随时垮塌的危险,冲进火场紧急扑救。消防官兵赶到时火情已基本扑灭,项目和工人财产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保护。
监理单位获悉这一情况,由衷地向冯会强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当初他负责生活区临建施工时,坚决否定了监理方图美观、打算把消防栓设置在地面的做法。危急时刻,“地下消防栓”管了大用。
“不仅如此,在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0余项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中,主要参与人员有25%当过兵!”每当提起一长串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局领导倍感自豪。
“什么时候都不能亏待当过兵的人!”这是中建二局双拥工作的一个标配。对转业安置来的正式员工,他们积极创造条件,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对参加“专业分包”施工的众多老兵,他们同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不让任何人掉队,也尽量不让老兵们在工作生活中留下遗憾。
河南籍退伍老兵朱文斌对此感受尤深。3年前,爱动脑筋的他获得中建二局专项资金扶持,组建“农民工创客空间”。3个创新小组结合施工实际,在电器预留预埋、水电管线开凿、钢框木模板等方面选定攻关课题,用一个个“微创新”实现节约建设成本60余万元。国资委“两学一做”简报为此专门刊文,介绍老兵朱文斌作为党员在农民工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事迹。
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建二局高标准落实接收计划,相继安置转业复退军人600余人,还以“专业分包”形式扶持退伍军人就业创业约1500人。他们以“梦想课堂”品牌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转业复退军人的专业素养,启动“导师带徒”计划,让每位老兵都能尽快熟悉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
袁自锋服役时多次获评优秀士兵,从最开始的工地“小白”到如今的“全能”冠军,他已经在劳务资料、安全巡查、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挑起大梁。谈及个人进步,袁自锋表示,“梦想课堂”的培养帮他起好了步子,“导师带徒”的塑造让他学到了“真经”。
从“专业民兵”到“5G智能网联”的转换升级,牢记使命——
④到哪里去
双拥创新面向未来
3月28日下午,武汉防汛应急抢险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内沙湖畔举行,来自全市城排泵站一线的6支应急抢险队参加比武竞赛。
产城事业部主任张波,正在武汉组织“国内首家5G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试验及示范运营”。他闻讯后当即组织同事们学习借鉴,讨论改进民兵专业分队建设。
张波大学毕业即携笔从戎,退伍刚到中建二局报到,迎接他的便是工信部第六座智能网联测试基地的核心项目——武汉开发区“汽车+”产城融合项目的开拓工作。
在5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出符合国计民生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内行人也觉得很难。从产城融合“门外汉”到先进模式“领路人”,张波耗费了500多个日夜。他大胆创新,像作战一样谋略学、统筹学、博弈论三“箭”并发,用17个子项目的科学构想彻底征服了专家和决策者:2018年12月29日成功中标。
尤其难能可贵,经张波牵头努力,中建二局与湖北省武汉警备区联合组建了在央企设立的企业民兵连和民兵应急营抢修分队。眼下,他们在正常施工之外,正积极紧张备战防汛抗洪和第七届军运会安保等任务。
张波这番努力引发了中建二局领导们的深入思考:从“专业民兵”到“5G智能网联”的转换升级,双拥工作怎么办?
就拥军而言,服务战斗力才能焕发生命力。
先盘点自家看家本领有什么?
漫步云端,早已是我国超高层领域施工的领军者;在沙漠中开辟出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足迹早已遍布基础设施领域……
国之重器、军工领域,同样有他们忙碌和攻关的身影:国家FAST工程,为“天眼”联“血管”,通“神经”,搭建“动脉”;“华龙一号”,相继投入650多名专业工程师和近4000名技术工人……
再想清楚从哪里做起?
助力智慧军营建设,投身国防工程建设,援建军队基础设施建设,交叉培养军地双方专业技术人才……认真捋一捋,能干的事很多,要干的事真不少。今年3月,他们组建由30人组成的为军服务事业部。局里及时制订拥军专项计划,下发各单位对照执行。
在中建人看来,作为大型央企,走国民经济动员之路,把军队所需、行业所长与我之所能结合起来,紧紧盯住战斗力建设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用力,爱军拥军,才是国家提倡的、人民希望的和部队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