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一座现代化新城的火热国防情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 靳宪彬 杜怡琼责任编辑:杨帆
2018-10-11 03:17

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滨海新区,40年前还是成片的盐碱荒滩,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初秋时节,记者走访滨海新区,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现代化新城火热的国防情怀。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一座现代化新城的火热国防情怀

——天津滨海新区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纪事

■王卫东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靳宪彬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杜怡琼

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滨海新区,40年前还是成片的盐碱荒滩,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初秋时节,记者走访滨海新区,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现代化新城火热的国防情怀。

虽然已离开部队多年,但魏建仓始终忘不了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没有忘记他在部队立下的誓言:服务于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努力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2012年转业后,他创办了一家致力于为海洋资源开发和安全需求提供装备的科技公司。

创业报国、走向深蓝。循着这一目标,6年来,魏建仓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水下航行器及多款水下机器人,先后获得1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

如今,魏建仓的公司与滨海新区军事部签署合作协议,组建了民兵海上侦测救援分队,积极服务多样化军事任务。

致富不忘国防,发展不忘拥军。滨海新区成立以来,城市面貌、人民生活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变的是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初心。

在海河入海口,被誉为“海门古塞”的大沽口炮台巍然矗立,它仿佛用无声的语言昭示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大沽口炮台,见证着新区建设发展的沧桑巨变,更见证着一代代滨海人扎实推进国防建设的不懈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资2亿多元,在大沽口炮台遗址旁,修建了功能设施完备的民兵训练基地。如今,在这里接受国防教育培训的已有4万余人次。

2013年7月,特大暴雨袭击了大港地区,河水外溢,多处出现管涌险情。滨海新区驻军部队及民兵迅速出动,抢运物资、封堵管涌、加固堤坝,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滨海新区军事部自成立之初,就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在比武考核、应急拉动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全面锤炼摔打队伍。

他们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将军事部及各人武部应急力量、地方应急力量、现役部队机动支援力量进行统一整合、固化编组;联合新区政府出台《应急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办法》,将应急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装备建设、物资供应等10余项硬性指标,纳入相关委办局和社区、街道综合考评体系,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

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驻军部队也竭力与地方合作,探索扶贫帮困新路径。

在滨海新区军事部,记者看到该部拟定的“深入开展困难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包括基层党建、精神文化、基础设施、教育救助、医疗帮扶5大部分。日前,军事部已与泰达心血管医院初步达成合作协议,设立“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专项补助基金”,为贫困家庭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让市民既感受到部队的关爱,又享受到滨海新区改革开放的红利。

“新时期,如何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面对提问,滨海新区军事部政委车兴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推荐记者先去天津港的滚装码头看一看。

记者跟随天津港武装部部长李磊来到一座加宽加长的吊桥前。据他介绍,这座载重量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吊桥就是专门为部队修建的。

2014年,驻军部队在议军会上提出,港口改扩建要考虑战备需求。新区领导立即推翻原有方案,重新规划设计施工,以最大限度满足部队需求。

2006年滨海新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纷纷聚集于此,机场车站、港口码头、桥梁隧道等大型工程不断上马。滨海新区的发展,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力支撑点。

该军事部领导介绍说,他们积极协调地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中,突出抓好城市防空指挥所、防空阵地、人防工程建设、重要战略目标防空设施的建设;利用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建立完善作战指挥综合数据库,完成对国防工程、兵要地志、外军资料、作战指挥等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等数据库内容的采集录入、维护更新,为战时快速动员提供数据支撑。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今年滨海新区军事部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出台军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全面推动《滨海新区军地互办实事20条》落地。近年来,相继有50多家高端军工企业落户滨海新区,为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同时也增强了国防动员的潜力与科技含量,凸显了国防效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