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收起离合悲欢,把忠诚担当献给祖国海防
“守岛不仅守的是我们一个家,守的是身后千家万户”
“要是老王在,岛上来这么多客人,他会很高兴吗?”记者问。
“肯定会。”王仕花的眼泪止不住地就来了,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他是最爱处朋友的热心人,对来岛上的人,他都会拿出一切招待……”
老王每次上岸,会拨通朋友们的电话,一起聊聊天。老王多年的好友、船老大包正富说,“他喜欢热闹,人缘好得很。”
老王还有点“小浪漫”。“夏天热得睡不着,我们就睡在房顶上,对着天空,他教我数星星,看牛郎,说织女……偶尔老王也让我唱歌,我就哼哼几句《大海啊故乡》《最浪漫的事》。唱得不好,他却高兴地鼓掌,说好听……”没说几句,王仕花已经泣不成声。
然而就是这样的老王,离岛过春节的次数屈指可数,老父、老母去世时都不在身边,岸上孩子们的房间着火差点丧命,大女儿结婚没能到现场……
“无论在岛上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他总是乐呵呵的。”先后登岛几十次的灌云县电视台记者徐云邦回忆,“但每次提到父母和子女,他总会沉默不语,有时还背过身去,偷偷抹一把眼泪。”
“老王他面上不疼,心里疼啊!”王仕花说。
32年间,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人生选择。而王继才的选择是,收起自己的离合悲欢,把温情留给他人,把忠诚和担当交给祖国。
开山岛海域,礁石林立,海况复杂。过去卫星导航不发达,王继才夫妇会在岛上点上灯火,让过往的渔船看清航道;遇到雾天,他们就用盆敲,发出响声,让渔船避开小岛。而有渔船断粮、断水、发出疾病求助,他们也总是尽全力帮助。
“看到这些漂泊在外的渔民,我们总会想起自己,想起亲人。帮助他们,觉得就像在为亲人做事,为自己解难。”王仕花说。
在远离大陆的岛上生病,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22年前的一天,在岛附近打海货的潘弗荣突然腹部绞痛,疼痛难忍。王继才见状,边联系渔船,边跑上跑下找药。很快,老王找来船只把她送到卫生所。“一路上王大哥的胳膊都被抓破了,却一直没哼一声。后来,我没打麻药就做了阑尾炎手术。手术做完,家里人还没赶到。”潘弗荣感慨地说,“王大哥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老王也是给这座岛美丽颜色的人。“每次升起国旗,才觉得这座岛是有颜色的。”老王常说,“岛虽小,也是国家的领土,我要让国旗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可是在岛上升旗,经常要面对恶劣的天气。

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举行向国旗敬礼仪式。李响 摄
一次遇到台风,老王怕国旗被刮跑,顶风跑到山顶将国旗抱在怀中。返回途中一脚踩空,从半山腰滚下来,摔断两根肋骨。王仕花赶紧冲过去,王继才对疼痛轻描淡写,却咬紧牙关说:“旗帜就是阵地,人在旗帜在,旗在阵地在。”
一身铁骨,热血满腔。
外面的世界飞速发展、多姿多彩,老王都看在眼里。再回头看看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他不掩饰“自己也曾动摇过”。
1995年,老王的儿子到了入学的年纪,他鼓起勇气去辞职。彼时县武装部的老政委生病卧床,没等老王开口,政委就拉住他的手说:“继才啊,你要答应我,一定要把那个岛守下去,你下岛就真的找不到守岛人了。”老王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后来不久,老政委就去世了。“老政委对我说的话是他的临终遗愿,他到死都不放心开山岛,我做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守下去,再苦再累也要守下去!”老王曾这样回忆。
老父、老母、二舅都明白忠孝、家国的道理,支持他守岛。二舅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很多战友相比,二舅幸运地活了下来。王继才觉得,“岛上再艰难,也没有枪林弹雨的危险,我怎么能守不好?”
近些年,有人对他说,和平年代,守岛已经“没多大意义”,近60岁的人,也可以治治病、歇息下了。老王却不以为然,“现在海洋安全形势很严峻,居安要思危啊!”
他,深明大义。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理所应当的和平,没有坐享其成的繁荣。正是像王继才这样的人默默负重前行,才让祖国人民岁月静好。“我慢慢明白,守岛不仅守的是我们一个家,守的是身后千家万户。”王仕花手指前方。岸边灯火跳动,生活宁静安详。
祖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些忠于祖国、奉献祖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