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尝尽穷困苦涩,面对各种诱惑仍不为所动
“别人有车有房,我守岛卫国,别人传万贯家财,我传精神财富”
老王临终前的一些日子,岛上的油桃熟了。
有人来到开山岛,他就乐此不疲地洗上一盆。“真甜”“好吃”,听到这,老王满足地笑了。
“他多有成就感啊,开山岛终于也能滋润出甜味来了!”王仕花说。
开山岛上没有淡水、没有食物。此前,断粮断水的日子每年都会遇到一两回,而断粮时间最长的一次将近20天。
那年,台风连续刮了17天,岛上粮食吃完了。无奈之下,王继才就带着王仕花在礁石上捡海螺充饥。那些半死不活的牡蛎,腥臭的味道实在难以下咽。等救援人员上岛时,两个人已经3天没吃一口饭。
“度日如年,差点儿送命。”王仕花这么描述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那些日子,语气已然不急不慌。她的内心,不知埋藏了多少苦楚。

风雕雨塑。王冠军 摄
“此前连队驻守开山岛时,生活物资有保障,照明、通信设施也比较健全。”马书华曾是1978年在岛上驻守的老兵,近年,他和曾经的守岛老兵们一起上岛,岛上恶劣的基础条件和新吐的片片生机,让他们又心酸又惊喜。“比起我们的守岛生活,王继才夫妇要艰苦太多了。何况这样的苦,他们吃了那么多年!”这些退伍老兵、七尺男儿,抱着王继才就痛哭起来。
考验,远不只这些。
孤悬海中的开山岛,常人不愿来,但却是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分子觊觎的“宝地”。
1999年,孙某把厚厚一沓百元大钞放在王继才面前,想在岛上开办赌博、色情场所。
当时,王继才每月工资只有150元,大女儿因为家庭拮据辍学,儿子上学、盖房子还欠了10多万元的债务……贫穷,几乎要击垮这个家庭。
“打住,钱你拿走。”老王斩钉截铁,“我不会为钱出卖良心、突破底线。”
眼见王继才不为所动,利欲熏心的各路人用上各种手段威逼利诱,而王继才软硬不吃,即便被狠狠鞭打、儿子被死亡威胁,也不为所动。
苦,他已经尝够了。但在原则面前,他似乎又特别容易忘记苦。
“他真能忘掉这苦吗?”记者问。
“肯定忘不掉。”王仕花不假思索,“老王浑身是病,从来舍不得看。我们吃穿都是节省又节省,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但穷,也要穷得有志气啊!守国,可不能为国丢脸啊!”
人生价值,在于精神的丰富、信仰的坚定。
1987年7月,王仕花眼看就要临产,大风突然来了,无法下岛。十万火急,老王抓起步话机联系镇武装部部长的家属,在医生的指导下,老王给妻子接了生。收起差点“母子不保”的悲伤,老王给儿子取名“志国”,老王说:“志字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心’,就是希望他当一名战士,心中有祖国,立志要报国!”
其实,这些年也有不少人看中王继才的勤劳踏实,想带他下岛“干事业”。老王起初看着别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也很羡慕。后来他说,“人各有志,别人有车有房,是他们的活法,我守岛卫国,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民兵,教会孩子忠诚,是我的活法。别人传万贯家财,我传精神财富。”王仕花有一阵不太理解,“后来我和孩子们也慢慢认可他了。”
王继才,就像这岛上傲然生长的苦楝树,不怕贫瘠,不惧海风,还硬是在苦涩的果子里,生出了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