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长期与世隔绝,孤独煎熬却不忘播撒希望
“树木、花朵都代表希望,后来人再上岛,就不会这么孤单了”
石多泥土少,台风时常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
北纬34°31′,东经119°52′,距离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12海里,海面突兀地耸立着一座灰色小岛——开山岛。这个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孤岛,是黄海前哨,不能无人值守,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1986年7月,王继才夫妇成为开山岛的第五批守岛人。前四批人员,都因环境恶劣、生活寂寞而相继离开,其中守岛时间最长的也只有13天。

俯瞰开山岛。韩瑜庆 摄
原来,岛上只有几排空荡荡的营房、满山的怪石、陡峭的悬崖、呼啸的海风。
夏天,太阳晒得人能脱层皮;冬天,海风吹得人难以忍受。
“登岛前,我曾设想了一万种岛上的恶劣情况,可真的待在这里1天,就受不了了。”这阵子在岛上待过一个昼夜的工作人员摇摇头说,“湿热、风大、水少、蚊虫多……”
1986年,王继才瞒着家人独自上了岛。第一晚,王继才害怕,一宿没敢合眼,煤油灯也亮了一夜。“就盼着天亮,第二天只要有船来,我就走。”从那天起,王继才害怕就喝酒,感到孤独就抽烟。很快,他抽完了带上岛的30盒烟、喝完了30瓶白酒,甚至“看到老鼠都感到亲切”。
王继才独自守岛48天后,王仕花决定辞职上岛。回忆起岛上第一晚,王仕花仍微微有些颤抖,“海风扯着嗓子往屋里钻,屋外似乎满是老鼠、蛇发出的声音……我特别害怕,让老王睡在靠门的地方,把门挡着,我蜷缩在最里头……那一夜,太黑太黑,太漫长太漫长了。”
32年来,夫妇俩每天都在重复“那一晚”。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座孤绝的小岛。王继才说,“祖国的海岛,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前20年,伴着我们的只有煤油灯、煤炭炉、收音机……其中的滋味,别人没法知道,我也没法描述。”王仕花说。光收音机,他们就听坏了20台,煤油灯用坏了10多盏。
与孤独做伴,他们并没有消沉。日复一日,夫妻俩以岛为家,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从未间断,出色完成战备值勤任务。岛上至今留存着多面被风雨撕扯过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

开山岛上的每一块礁石,都留下了王继才和王仕花难忘的足迹。资料图片
老王总琢磨:如何让后来人不再像他们这样孤独?
在满是石头的岛上种树、种花,让这个“家”变绿、变温馨、变热闹,是老王想出的办法:“树木、花朵都代表希望,后来人再上岛,就不会这么孤单了。”
他托渔民从岸上一点点捎来泥土,用石头垒砌一个个小园子。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没有一棵活下来。
人能活下来,树咋就不能!
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夫妇俩从喝的水中挤出淡水,悉心浇灌下,终于长出一棵小苗……
几十年过去。“你看,岛上现在生长着数十株苦楝树、3棵桃树、2棵梨树、3棵葡萄,还有柿子、草莓、菊花、牵牛花……有阴凉,有花香,还有果子招待客人。”细数着一花一木,王仕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树大如盖,果实累累。
这座孤岛,不再孤单。

王继才和王仕花亲手栽种的蔬菜丰收了。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