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雕塑的力量:立功,创新7种战法,成绩提升25%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邓庆颖 安妮责任编辑:王俊
2018-06-21 02:07

编后

英雄肖国宝雕塑引发的故事,是部队移防过程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运用的生动案例。它让我们看到,在新的编制体制环境下,红色资源保护和运用只有做到积极稳妥,才能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长期以来,不少部队营区环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承载征战历史、英雄人物和职能使命内涵的雕塑、标语、史馆、文物等。这些文化载体是一支部队文化精神的生动彰显,也是印刻在代代官兵心灵深处的精神标记,无声激励着官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在强军兴军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特别是,还有一些重要的军史场馆和红色文化载体,比如文中提到的英雄肖国宝雕塑矗立处,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当地国防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编制体制调整的落地,这些文化载体由于部队转隶、移防换防、职能变化等原因,有的需要更新,有的需要随部队转移,有的需要重建。在此过程中,如何积极稳妥地保护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其在新的编制体制环境下发挥更大作用,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筹划的一件大事。

日前,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明确要“用好红色资源”“建好用好军史场馆”“开发红色革命文化”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运用, 是落实这一重要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实践过程中,可能每个单位都会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案,我们都坚信,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会得到备加珍视,而且能够在新的强军实践中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使年轻的革命军人更好地从中得到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的滋养。

真正有历史感的人们,永远对峥嵘岁月和崇高精神充满敬畏,并能从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