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四两拨千斤这样炼成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彭悦 刘红涛 魏宏涛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6-02 02:20
   黄沙漫漫、渺无人烟的边地大漠;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内地赛场;庄严肃穆、万众瞩目的京畿重地……每当军地重大任务举办,总有一支新型精锐力量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用频安全,如同“空中警察”,她就是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四两拨千斤:新质战斗力这样炼成

——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探索建立军民融合生态系统的启示

■彭 悦 刘红涛 中国国防报记者 魏宏涛

黄沙漫漫、渺无人烟的边地大漠;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内地赛场;庄严肃穆、万众瞩目的京畿重地……每当军地重大任务举办,总有一支新型精锐力量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用频安全,如同“空中警察”,她就是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

作为我军首支依托国家行业系统成立的新型预备役部队,既不同于现役部队,又区别于传统预备役部队。这支预备役部队,人数不多,但大部分都是行家里手,专业技能精湛,工作岗位就是战时岗位,工作干的就是打仗用的,不需动员集结、不需临战训练即可形成战斗力。

今年是中心成立的第8个年头。8年军民融合实践充分说明:在国家行业系统组建预备役部队,是创造性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是全面提高打赢能力,积极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的重要行动。

基础共建:

从两间70平方米房子“白手起家”

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大院内,去年刚建成的“军民融合电磁频谱管理机动指挥综合系统”,在白色翻飞的杨絮间,分外惹人注目。

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作为我军预备役改革的“排头兵”,历经20余次军地重大活动锤炼洗礼,早已成为一支新锐作战力量。

但万事开头难,谁能想到,中心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两间70平方米的房子。回望来路,说起中心成长的艰难历程,中心主要领导感慨万千。

8年前,中心在两间70平方米房子成立;后来搬进了700平方米两层楼;2013年,国家有关方面给租了一个院子,才有了现在7亩地的独立营房。时任财务助理、现任某监测大队大队长的李建林体会尤深:“这‘3个7’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在无线电管理军民融合上的投入,有力度,有成效!”

无线电频谱是稀缺战略资源,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防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官兵们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

在深圳组织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心首次“亮剑”,担负安保任务。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中心因改革而生,应改革而兴,8年多来,白手起家,创新发展,既“无中生有”又“有中生新”,创造了我军预备役部队的诸多“第一”,探索出许多模式可复制、方法可借鉴、内容可推广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经验。

“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这段日子,中心官兵有一种新期待:官兵们希望中心探索的这些经验,能在更多关系国防建设的行业系统推广。这样,军民融合的“盘子”可以做得更大些,强军梦的步伐可以迈得更快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