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筒手陈强曾征战“国际军事比赛—2017”“空降排”项目的赛场,并在火箭筒手的比拼中技压群雄,成为唯一一个三发全中的“神筒手”。然而,“神筒手”的美誉并非一蹴而就。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火箭筒手陈强
爆裂无声
■戚勇强 贺宣钦
炮火轰鸣,一辆“敌”坦克摸近指挥所前沿,危机迫在眉睫。
“火箭筒上!”接到上级命令后,空降兵某旅下士陈强飞跃至堑壕内引弹上膛。
测风、修偏、瞄准、击发……火箭弹呼啸而出,“敌”坦克瞬间被击中,在原地“趴了窝”。首发命中,陈强又打出了“满堂彩”。
“对于陈强出色的表现,我们并不惊奇。”连长程亚东介绍说。原来,陈强曾征战“国际军事比赛—2017”“空降排”项目的赛场,并在火箭筒手的比拼中技压群雄,成为唯一一个三发全中的“神筒手”。
然而,“神筒手”的美誉并非一蹴而就。2015年,陈强也参加了“空降排”项目的选拔,那次的失利给他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显靶!”指挥员一声令下,火箭筒手的选拔正式开始,几百米外的白色靶标迅速移动。经过反复修正与瞄准,陈强终于锁定了目标,他右眼紧盯着瞄准孔,食指在扳机上渐渐发力。“砰!”在陈强将要击发之际,左侧队员的火箭弹抢先一步、呼啸而出。传来的发射声震耳欲聋、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陈强的两只耳朵瞬间嗡嗡作响,眼前的视线也变得模糊,他下意识地扣动扳机,不料火箭弹却“跑了偏”。
首发失利,陈强抹了抹额头的汗珠,那火箭弹发射的爆裂声似乎仍萦绕在耳边。目标再次出现时,他呼吸急促、心率飙升,结果第二发弹又偏离了目标。这下,火箭弹的发射声再次让陈强心头一紧,最终,他在三轮发射中打了个“光头”。
“怕声响就永远上不了战场!”陈强惨败而归,班长王传明开导他说。
怎么办?想着近在眼前的与外国空降兵一决高下的机会,陈强咬了咬牙:“我必须要迈过这道坎!”
别人进行实弹打靶,他就趴在射击地线去听声响,一天下来,耳朵旁就仿佛总有几只蜜蜂飞来飞去。“这样做就不怕听力下降吗?”战友们不免为他担忧。“不怕,如果这样我就能更加淡定了。”陈强摇了摇头,说他是在化解心结。为了让自己的发挥更加稳定,他在瞄准前先猛冲一个山头,而后压着剧烈的心跳进行瞄准;训练中在火箭筒前端挂一块5斤重的石头,坚持30分钟纹丝不动。
2017年5月,国际军事比赛“空降排”项目赛前备战再次紧锣密鼓地展开,这一次,陈强凭借着过硬的技能成为参赛队的火箭筒手。
比赛当天,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难耐。而在射击地线前,3公里长的障碍带分布其间,只见陈强和队员们一起钻过涵洞、滑下高墙、飞跃断桥,向着前方一路进发。冲到射击的起点,大家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而数百米外的运动靶标已经显现。
陈强凝神屏气,在心中迅速计算着偏差,两只手也不断调整火箭筒,寻找最佳角度。汗水流到眼睛里,他却浑然不觉。“砰!砰!砰!”一阵巨大的发射声过后,陈强的火箭弹正中靶标。“不惧一切,才能人筒合一。”陈强在心中默念着。在他的世界里,火箭弹似乎爆裂无声,他的目光紧随着火箭弹愤怒的尾焰划过……
“神筒手!”比赛结束后,外国参赛队员用不标准的中文夸赞着陈强。他因表现优异而荣立二等功。
走下赛场,陈强仍摸爬滚打在训练场。在射击训练中,他向战友们传授着爆裂无声、弹无虚发的“秘诀”。
(图片摄影:王宇涛)
心声
狭路相逢勇者胜
■陈 强
不惧一切,才能人“筒”合一;只有享受战场,才能驾驭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