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教授罗兰·博尔对记者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成形时,资本主义社会还处于发展初期,“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看到了即将到来的事情,对当今世界更有意义”。
已故英国著名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价说,新千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严峻挑战,包括贫富差异加剧、自然环境破坏、金融危机爆发等。“我们无法预见21世纪世界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倘若这些解决方案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提出马克思所提出的问题。”
比利时劳动党副主席戴维·派斯提欧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让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遭受严重冲击,马克思在西方受到更大关注。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不平等、不公平的全球体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波蔓延后,人们又想起了马克思,于是翻开他的书,尤其是《资本论》,重新开始读。”诺伊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
重新发现马克思,离不开对中国发展成就的总结与思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以自身实践和成就再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生命力。
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发展,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具有世界意义。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萨拉韦特评价说,在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面前,马克思理论对经济进程的解释更显其说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正如博尔所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重视公平正义,是致力于改善每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
博尔还指出,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帮助约8亿人脱离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巨大贡献,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中国,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
德国马克思研究者贝恩德·齐泽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印象深刻。他说,中国发展历程证明了不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执笔记者:张伟、柳丝;参与记者:应强、潘革平、任珂、张远、刘芳、张代蕾、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