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三代人的坚守
新县县城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里,54岁的许道伦正考虑带什么酒。
他的爷爷许世友将军生前爱酒,举世皆知。位于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的许世友将军墓,常年飘着若有若无的酒香,那是爱戴他的人们洒下的。酒,也是许道伦清明祭扫必带的物品。
“我一共见过爷爷三次。”许道伦说,自己从没沾过家世的什么光,对“许世友之孙”的头衔更是看得淡然,“从记事起,家里从来不谈论爷爷是多大的官。”
新县被民间誉为“将军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培育了93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干部,许世友无疑是其中最知名的一位。
“我早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再戴!”许道伦的父亲许光这样告诫子女。作为许世友长子,他一生谦逊低调,从未把父辈的光环当作炫耀或谋取利益的资本,担任的最高职务仅是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在这种言传身教下,许道伦兄妹几个自幼就小心翼翼。在部队服役期间,战友们都不知道许道伦的身份。不过,1985年复员前,他还是鼓足勇气,给父亲写了封信,希望通过爷爷的关系给自己提干。
“他根本没搭茬,只说你已经光荣完成了兵役任务,回来吧。”许道伦不敢抱怨,乖乖转业回家,成了一名月薪48元的二级工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是新县人防办的一名普通副科级干部。
“很少想当年提干了会怎么样,干好本职就很好,这方面父亲是我的榜样。”相比“将门之后”的话题,许道伦对工作中的趣事谈兴更高,厚厚一摞荣誉证书印证了他对岗位的投入。
家世对他也并非毫无影响,许道伦包的贫困户就寄予他特别的信任。“你跟别人不一样,肯定会负责任,听你的没错!”别人拆不掉的危房、讲不通的政策,他出面就能说服户主。去年,他包的两个贫困户顺利脱贫。
在许道伦家里,几乎没有留下将门的痕迹,只有一只写着“胶东军区司令部赠”的大皮箱,是许世友当年用过的。他说:“爷爷没啥财物,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时候,他带着一个警卫员一只皮箱就走了。”
每年清明节,许道伦都会拎上一瓶酒,到将军墓烧纸进香。他最欣慰的是,可以坦坦荡荡告诉老人家:“我们孙子辈都老老实实干好本分工作,没有给您丢人。”此时,他最能感受到将门之后的责任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