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活动”,又可称为“恐怖主义活动”,是一个舶来词汇,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自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恐怖主义活动开始成为威胁人类公共安全的主要危害之一。
各国通过长期的反恐实践与反思,对于恐怖活动的定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致使平民或武装冲突情况下未积极参与军事行动的任何其他人员死亡或对其造成重大人身伤害、对物质目标造成重大损失的任何行为,以及组织、策划、共谋、教唆上述活动的行为。”可见,恐怖活动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其对公众所造成的普遍恐慌和不安。
当前恐怖活动呈现大规模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其策划与实施自然离不开恐怖组织。恐怖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主义犯罪而组成的犯罪组织”。现代恐怖活动多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其恐怖行为追求更加广泛的影响范围和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体现出全球性和现代化两大特征。在这两大特征的影响下,我国近年来的反恐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恐怖活动的全球化,所以各国必须加强反恐的国际间合作,特别是在相关情报的共享,同时现代恐怖活动在影响范围上已经不再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限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以实现极端政治目的为主观导向的恐怖组织也开始打破自我封闭的传统,转而开始注重相互间的联系与互动。例如,近年来在中国境内制造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就受到基地组织的资金与人员帮助。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恐怖组织在资金筹集、武器制造、犯罪实施以及流亡逃窜等环节均出现较明显的跨国特征。反恐的国际合作形式更加复杂,除了传统的联合侦查或者军事打击行动外,还要加强各国在资金渠道围堵和情报共享等方面的联合行动。
信息化和大数据化的时代,恐怖活动的现代化要求反恐技术手段更加注重信息化网络化。当前恐怖活动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恐怖组织的成员更加现代化,现代恐怖组织开始注重吸纳精通先进科技、接受过高等教育以及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执行能力的人员;二是恐怖组织的组织行为日益先进化,这是伴随着组织人员构成的现代化而来的必然结果,当前恐怖组织越来越偏重互联网技术以及先进军事科技的运用。这对我国反恐信息研判机制的完善提出新的挑战。当前的反恐信息研判机制应当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情报侦查与识别机制的建设。在情报侦查上,一是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的盯控与上级机关的信息交流渠道以提升信息研判的及时性,二是要设立专业化情报分析整理流程以加强信息研判的科学性,三是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的重点旅客排查与信息汇总以提升信息研判的全面性。在情报识别机制上则要充分借鉴先进信息技术系统,并设立合理的研判制度予以配套,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反恐工作中的效果。此外,就国家的反恐全局而言,应当借鉴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有益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反恐数据库,并且建立配套的共享与更新制度,为跨区域的反恐工作提供有效预警。
(作者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唐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