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奇同志说: “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修养。” 我们共产党人,要想担负起空前未有的历史大任,必然会接受空前未有的洗礼和空前未有的考验。
在极其残酷的战火洗礼和考验中,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和热血,让中华民族重拾了尊严,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让党和党员成为了时代的旗帜和标杆,从而书写了民族空前的历史,赢得了中国空前的发展。
时至今日,我们党仍重任在肩,考验空前。但遗憾的是,少数担负着重要职责的共产党员,在面对利益和诱惑时,却褪变为饕餮“巨虎”和逐臭“蚊蝇”。
纯洁党的队伍,需要严正纲纪,需要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更需要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在重读刘少奇同志于1939在延安马列学院所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后,我想就新时期党员修养,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是要加强“人性”修养
人之为人,在于人能够凝聚和释放人性的光芒。党内出现的“苍蝇”、“老虎”,他们的问题不仅表现为党性修养方面的缺失,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人性的扭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所作所为,连合格的人都称不上,怎么能当得起合格党员的称号。
党员要加强人性修养,首先在于党员也有人的一般性。不管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他们自身既有孟子讲的“良知”、“良能”和“根于心”的根本善,也有着凡体肉胎的需要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人在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社会实践中,只有不断补齐人性的“短板”,才能更好地彰显人性之真、人性之善和人性之美,才能获得被他人认可的人格和人品。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由人所组织的社会中,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个人得以不断前行最好的保证和佑护。反之,有着重大品格缺陷的人,事功之心越强,越会陷入不可救赎的人性泥淖,最终必将会沦为被社会淘汰的卑污砂石。
其次,党员干部要加强人性修养,不仅在于人性与党性密切相关,更在于共产党员会面临更多的人性考验。这些年,各级组织在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锻炼上,下了不少功夫,但事实说明我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夯实党性修养的人性基础,只看到了党性的特殊性,忽视了党性修养的一般性。只求“高大上”而不重视“接地气”的党性修养,使得党性教育缺少本应有的根基和依凭,从而沦为空洞的说教。人性相对完善,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前提。这一点,革命先辈已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范例。我党历史上的优秀儿女,都是富有人性光辉之人。正是因为人格的力量,才更加彰显了他们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民对毛主席始终不减的挚爱,是因为主席的人格光芒和思想光芒日月齐辉。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与党性存在着逻辑上的相关性,我们不能奢望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能成为党的栋梁和柱石。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开辟了更为畅通的社会发展通道,也形成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人性的“关卡”。只有人性完美的党员干部,才能更好地通过权力、金钱和女色关。
再次,加强人性修养,能够更好地践行我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你必须了解人民,亲近人民。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民性,一切以人民至上,并以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根本归宿。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好的树立起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社会形象,就必须善于用人性的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用人性的方式回应群众的期许,更要用人性的方式,处理工作中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些年暴力执法时见报端,用暴力方式对待群众,既违规违法,也不人性、不人道。对人民群众,连基本的人性都不讲,又怎么可能指望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又怎么可能实现社会和谐与民族复兴。
人性修养,是人之为人最基础的修养,也是最重要的修养。没有人性的根本完善,党性修养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就已经洞察到了共产党员加强人性修养的重要性,强调对待人民群众要将心比心,要平等地看待他们,无条件地帮助他们,不做“亏心事”,要“慎独”,要自尊自爱。习近平同志也说:“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职业良知,心中一点职业良知都没有,甚至连做人的良知都没有,那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呢?”做人有良知,应该成为共产党员基本的操守和底线。良知,即善性,具体表现为:在对待有困难的群众和弱势群体时,能油然生发怜贫惜弱的悲闵情怀;在面对不公不法等无良行为时,能显现出不低头不妥协的浩然正气;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能有舍我其谁的个人担当;在利益和诱惑的考验面前,有永不动摇的个人操守。只有让良知成为心中不灭的“长明灯”,才会生发出人性的温暖和光芒。加强人性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良知葆有和光大的过程,它既体现在待人处事上的谦和周到,更体现在原则问题上的严格坚守;既让他人感到温暖,同时也要让自己无愧无悔。
二是要加强“国性”修养
梁漱溟的父亲梁济认为,中国的固有文化是中国人的“国性”,并且把其当作是“立国之必要”和“个人生存之根本”。“国性”不张,不仅事关国家的根本,也会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和磨难,由此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的“国性”饱受质疑。当我们共产党人以革命的手段为中华民族开启新的征程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曾一度遮蔽了满身尘灰的民族文化的些许余辉。也难怪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一方面多次引用孔孟语录,一方面又把孔孟先贤当作是不能与马、列等量齐观的封建残余。十年“文革”更是集中反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局限,其直接的后果是,当前我们很多共产党员身上,“国性”修养极其孱弱,并由此引发了全社会的信仰和道德危机。习近平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特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虽然直至今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仍未停息,但就连那些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彻底的国人,他也不能不承认,他的成长得益于母亲文化的滋养,他的身上留有中华文化的基因。尽管中国文化并非尽善尽美,但作为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风雨,并对世界文明作出特殊贡献的中华文化,其所具有的巨大价值无容置疑。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共产党员的“国性”修养,首先在于我们共产党人,负有更好地传承和光大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我们是共产党人,同时,我们也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决定了我们会历史的、必然的成为中华文化的“薪火传人”。我们共产党人扛起马克思的大旗,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为了反对中国文化,打倒中国文化,恰恰相反,我们是要为面临巨大历史困境的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水,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宏扬中国文化。我们党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不仅是并行不悖的,而且是相容相洽、互补互倚的。实现“中国梦”,不仅要让马克思的大旗引领中国的现实发展,更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不断激荡、不断交融的过程中,重新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以更好地凝聚中华民族的血脉认同,激活中华文化的正能量,从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美好的精神家园。
其次,加强共产党员的“国性”修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党性修养。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天然的,它以滴水石穿和无所不在的方式,不断濡染和浸润于我们血脉之中,从而决定了我们立身做人的根本和处世待人的方式,形成了中国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和特殊品格。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例外,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养成,既得益于马克思理论的浸灌,也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中国文化以先天的伴随,通过日积月累的熏陶,从根本上让每一个中国人,懂得了做人的根本和待人处事的规矩,并进而获得了特殊的“德性”。一些共产党员之所以出现“失德失范”,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他们的身上,不具备传统文化所造就的“德行”。
再次,加强国性修养,能够更好地推进党的各项工作得以更好地落实。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的国情,不仅指中国特殊的经济国情,也包括特殊的文化国情。文化国情决定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中国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成规和各种社会习俗,并进而影响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生态。没有对后者的认识,就不可真正了解民心,顺应民意,也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和推进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的包括中国文化因素,对中国文化不能熟稔于心,就不可能自觉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带头、示范和促进作用。
在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自身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正逐渐恢复自己本该有的自信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了全社会的正面肯定。我们欣喜的看到,蒙童在背《三字经》《弟子规》,普通群众把国学当成“心灵鸡汤”,最为可喜的是,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常引国学之经、据国学之典,大力倡导广大党员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养成。但由于长时期的国性不张,很多中国人,包括有些党员,还缺少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更谈不上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养成。这在客观上凸显了学习的迫切,也决定了学习过程的艰难。
作为启始,我们的党员,首先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抱有“温情和敬意”,不能因自己的无知和偏见,而轻侮先人最宝贵的遗产,而应以充满温情的虔敬之心,做中华文化自豪的的守护者,模范的学习生,称职的传承人。其次,我们要正确处理学“马列”和学国学的关系。在当前,认真学习以马列为代表的经典著作,是共产党员的一项政治任务,而学国学,更多的一种个人行为。这就从客观上让少数党员误以为,学马列与学国学是完全不对等和不相容的两件事。诚然,作为党员,学习马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认真的学好马列主席、毛泽东思想,才能更好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才能更好地扬弃和弥补中华文化的糟粕。但与此同时,马列主义既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上的共通性,同时,全面的国学修养,也能更好的促进对马列经典的学习,一个没有深厚国学修养的人,其对马列的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三是要加强“党性”修养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的引领下,在95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成就,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其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不仅有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同时,作为党的一分子,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能够不断的把党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体现出“最先进的革命者”和“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而后者,就是少奇同志所大力倡导的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首先对其重要意义必须认请。1939年的延安,当刘少奇同志,面对一群走过草地,爬过雪山,在血雨腥风中始终保持着对党高度忠诚的共产党员,仍然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和巨大的篇幅,教育他们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骨子里都透着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先辈相比,我们今天的党员,有很多还只能称作是“起码够格”的共产党员,虽说形式上入了党,但在思想和灵魂上,距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如果任由这种差距存在,随着个人事业的发展,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就有可能危害党的事业和党的声誉。少数党员之所以蜕变成“苍蝇”、“老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或者是不屑于知道,党性,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意味着什么。党性修养,不同于单纯意义上的个人修养,绝对不是可有可无,也绝对不可听之任之。作为共产党员,既有遵守党章严守党纪的义务,同时还有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由我们党的宗旨所内在决定的,否则,就不能称作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其次,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更好地葆有我党的精神传承。在95年的峥嵘岁月中,我党不仅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丰功伟绩,同时形成了我党独有的精神传承,它是革命先辈用智慧、鲜血和汗水铸就的“党产”。党性修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更好地使党的优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通过党内的“薪火”传递,不断给予广大党员正确的思想引导,高尚的精神激励,掌握我党攻坚克难的“法宝”。
少奇同志对党员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党性修养和如何修养,已给出了标准答案,其范本意义不容怀疑。随着我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变化,在当前,党性修养要在着眼全面的同时,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只有政治上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忠诚,也只有政治上忠诚,才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牢牢站稳脚跟。脚跟不稳的人,就是斯大林同志所说的“政治上的‘庸人’”,在重大的政治考验面前,无疑都会败北。在当前,站稳脚跟,既要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一致,更在在重大利益问题,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群众一边。重大利益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这些年,因在利益考验面前,站不住脚跟而落马的党员不在少数,根本原因就是在重大经济问题上,不讲政治,背离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讲党性不是空洞的,讲党性重在做好本职工作。我党自成立至今,从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再到实现民族复兴,繁难曲折的背后,是一件件具体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承担,共产党员不仅要有勇于承担的勇气,更有具备“金刚钻”的实力。但在当前,少奇同志所说的“不可雕的‘朽木’”式的党员,在我党还有存在,党性修养,就是要尽可以减少一些朽木,多出一些栋梁,这样,伟大的中国梦,必将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