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列宁讲:“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鲁迅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天下大事,始于小事;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小事成就大事。无数事实表明,大事小事没有绝对界限,再小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能成就大事。做好小事,体现的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在海尔集团,每名员工不仅被要求做到“严、细、实、恒”,还要把经营的每一瞬间管住,努力追求工作“零缺陷”。然而如果没有总裁张瑞敏当初从“不准在车间大小便”这样的小事一件件抓起,就不会有今天享誉海内外的海尔集团。可以说,大事皆由小事组成,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做大事的,谁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必是经过无数小事的磨炼和积累,才有了成大事的机会和能力,也就是说,小事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试想,一个连小事都不愿干、不尽心的人,怎能谋大事、抓大事、成大事?怎能在大事上有担当呢?
小事关乎成败。有则广为流传的“帝国亡于铁钉”的故事,讲的是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在与敌人决斗的当天早上,让马夫去给战马钉铁掌,由于少钉了一颗钉子,结果导致在决战中一个铁马掌脱落,战马跌倒,马蹄断裂,国王摔伤被俘,终至帝国灭亡。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闻名史册,促后人警醒。在中国,则有“战事败于一撇”的历史教训。当年冯玉祥和阎锡山联手对付蒋介石,在中原大地摆开战场,志在必得。然而在决定成败的一仗中,由于冯玉祥部队的参谋人员粗枝大叶,电报中把河南的沁阳误写成了泌阳,“心”字上多的这一撇使方位差了300多公里,因而贻误战机,导致了冯阎联军的失败。这充分说明,小事往往造成历史的偶然性,马虎对待小事、疏忽于小事,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正所谓“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
小事折射境界。小事好比一面镜子,从对待小事的态度中能见精神、见思想、见风格,从做小事的标准中能见作风、见素质、见形象,更主要的是见责任感,体现襟怀度量。宋代编修《新唐书》时,欧阳修负责专修“纪”“志”部分,宋祁专修“列传”部分,最后由欧阳修统稿。按以往修史旧例,署名只署官职最高者的姓名,也就是只署欧阳修一人。但欧阳修却坚持“列传”部分署宋祁的名字。宋祁因此感动地说:“自古文人不相让,这样的事前所未有啊!”这样的小事凸显了欧阳修的高品格、大境界。当年邢台大地震后,周恩来总理到灾区慰问,在广场准备发表慰问讲话时,突然发现现场的群众是迎着风口坐的,他当即让老百姓背风坐下,而自己却迎风站着。这看似普通的站位,却站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的公仆情怀。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干工作也好,处理事情也罢,我们都要重视小事、关注小事,真正把小事记于心、抓在手、落到位,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无论是干工作、抓管理,还是办事情、处理问题,哪怕事再小,也不能糊弄应付、有丝毫大意,而要认真再认真、细心再细心,一件接一件地抓,一环接一环地做,努力把小事做精致、做全面、做到位。要善于在细枝末节上用力,会做、慎做、善做细微之事,越是小事越不能缺少环节、缺少步骤、缺少内容、缺少质量,防止因细节疏忽、考虑不周、麻痹大意,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事情应克服“过得去”“还凑合”心态,以再精细点、具体点、深入点的工作标准和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精耕细作,把小事做到极致,如此方能积小胜为大胜,积累出大作为。
(作者袁志明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