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指出:“可以拯救生命的发现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滥用。”
2月17日,一条古比鱼被放置在有埃及伊蚊幼虫的鱼缸里。古比鱼以孑孓为食。埃及伊蚊被认为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但不起诉日本731部队的头目石井四郎,反而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展大规模生物战剂研究和生产活动。
1950年6月30日,美国政府顾问委员会提交第一份报告,要求重新评估生物战政策;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曾使用细菌武器;1951年底,第一种破坏庄稼的战剂——小麦锈病菌可以提供美军使用,但当时美战略空军司令部热衷于核武器,对此毫无兴趣,所以没有立即使用;经过4年设计和建设,建成第一座生产需氧细菌战剂的设施——X-20工厂;1954年12月开始生产非浓缩的布鲁氏菌膏剂,该设施最终生产能力可达到每月650吨。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生物制剂的防范措施,把天花、炭疽、鼠疫、肉毒中毒、埃博拉、出血热列为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疾病,并研制了各种预防生物武器袭击的疫苗。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基因武器的可行性。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生物防御技术委员会认为,人类基因组学使基因武器成为了一种能够摧毁城市人口的新战争武器。
美国政界人士曾警告说:“人类在掌握能够对自身进行重新设计的基因排序图以后,也就走到了自身命运的最后边缘。”人类基因排序图的绘制成功,同时也为基因武器的研制开启了方便之门。人类自身生存面临巨大的威胁,如何面对基因武器的威胁挑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事防御和军事医学研究领域的新课题。
美军认为,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对于应付大规模基因恐怖袭击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细胞基因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应作充分准备。
有效的本土防御与一个国家的医疗政策不可分割,应由政府出资在大城市广泛建立大型精确的检测系统和快速自动化诊断系统,侦测生物病原细菌,在高层建筑物上,安装分析基因恐怖袭击的化学仪器。
鉴于存在爆发基因袭击的可能性,美国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把社会平民和民间机构考虑在内的基因战战略防御理论,并要制定一项历时10年、耗资300亿美元,由国防部和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共同承担的研发计划,专门对付由基因生物学带来的致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