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注重预备役与常备军一体化建设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杰责任编辑:吴昊
2015-12-23 00:24

为适应现代战争需求,各国在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国防后备力量与常备军一体化建设模式——

瞄准战场,打造随时能战的国防后备力量

国防后备力量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技术含量高、平战转换快等特点,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新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常备军统一编组、统一装备、统一训练,提高快速参战能力,成为主要国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改革的普遍做法。

着眼快速转换,与常备军一体化编组

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许多国家在后备力量建设方面的基本思路。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发达国家后备力量建设开始经历从庞大到精干的结构性调整。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将后备力量特别是预备役部队按照现役部队的编制进行编组,有的则与现役部队混合编组。这种一体化编组模式,可以使预备役人员在战时迅速转服现役。

美国于1973年实行“总体力量政策”,使后备力量由“候补角色”转变为“基本角色”,成为美军作战力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前后从各军种征召24.5万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其中10.6万人在海湾战区执行任务。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除空运司令部出动300多架战略运输机以外,空军后备部队和空中国民警卫队也出动341架运输机以及民航后备队的战略后备力量。1997年,美国提出建立“无缝隙一体化总体力量”的思路,并迅速落实到位。此次改革后,美军驻本土的陆军现役师编有2个现役旅和1个预备役旅,空军将后备队的各类飞行联队分别编入现役空军作战部队,或在现役部队中配有现役和预备役两类机组人员进行一体化编组,将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一体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以色列国防军在组建初期就将预备役部队纳入现役军队战斗序列,参照现役军队统一编制。陆军所有预备役人员都编入成建制的预备役部队,海军和空军没有成建制的预备役部队,现役军人退伍后就作为原部队的预备役人员,由原部队负责他们平时的训练和战时动员。

北约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也采取混合编组形式,快速反应部队完全由现役承担,满员率为100%。主要防御部队由现役和预备役分担,满员率为50%,即一半要靠预备役补充。地区防御部队主要由预备役承担,现役仅为10%。德国的装甲旅和装甲步兵旅,都编有一个“架子营”,平时只保留少量骨干人员,战时由预备役部队补充,编制与现役营完全一样。

着眼支援对象,与常备军一体化装备

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提高后备力量的装备水平,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其与现役部队在武器装备上的时间差和质量差,有的国家还努力做到和现役部队同步装备。

以美国为例,其M1坦克、“阿帕奇”直升机、F-16战斗机等,基本上都是与现役部队同时配发给相关军种的后备部队。1982年6月,美国时任国防部长温伯格提出了“先参战、先装备”的原则,强调按照执行任务的先后顺序配发先进武器装备,有作战任务的后备部队甚至会比不参战的现役部队先配发相关装备。1994年至2001年期间,“肯尼迪”号航空母舰还一度配备给海军后备队训练使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法国就着手对预备役法规和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力争把预备役部队建设成一支规模小、训练优、装备良、反应快的精干力量。其10万人规模的“作战预备役”部队,配备了与现役部队基本相同的武器装备,既可以在本土执行任务,亦可参加国外的军事行动。

为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俄罗斯于今年7月17日正式颁布组建俄联邦武装力量“带薪”的预备役部队,根据需要配备先进武器装备,一旦威胁来临,预备役部队将可随时执行军事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