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从美国购买的C-130J运输机。
2014年9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美印关系的文章,本文作者为美印商务委员会航空与防务事务高级经理拉夫尔·马德哈万。马德哈万在文章中称,美印之间的防务贸易关系涉及原则性与实用主义因素。自冷战伊始,印度政府就根据不结盟原则,指导外交政策的决策。后来,这一原则逐步让位于地区与全球形势的现实,但仍然是印度决策的试金石。不结盟原则与实用主义需求之间的角力,以及印度在当代地区与全球事务中采取的行动,对美印防务贸易关系的演变产生了直接影响。
美印两国武器贸易现状
在防务采购方面,印度遵从不结盟政策。印度各军种努力寻求武器装备采购来源的多样化,并增强武器国产能力,满足自身防务需求。根据印度外国直接投资指导方针,外国直接投资所占份额不得超过26%。
尽管印度努力避免防务资源被大量的国际私营公司垄断,并坚决执行外国直接投资指导方针,但印度从美国的军贸采购额却在显著增加。美印军贸合作始于2001年印度从美国采购雷声公司雷达系统。2013年,印度从美国采购的武器装备总额在120亿~140亿美元之间。
在美印武器贸易额攀升的同时,两国武器贸易的种类也在增多。在过去10年里,印度防务部门提出的军贸采购需求已从战略运输工具转向战术攻击武器。不过,美印军事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所有与印度政府建立贸易关系的公司,包括美国公司,都面临着执行合同时间延长的窘况。
2013年,印度防务预算增至350亿美元,美国政府在发展对印防务贸易关系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此,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什顿·B·卡特受命负责执行“美印防务交易倡议”。
除了政府行为之外,私营企业正在通过美印工商委员会,积极推动印度对外国直接投资指导方针进行调整。该委员会呼吁将外国直接投资限额从26%放宽至74%。这一限额的调整,将为美国与印度公司的协作提供更多便利,有助于增加技术转让,促进联合研发和联合生产。
印度未来的选择
对印度在对美防务贸易问题上的最终立场下定论,目前还为时尚早。不过,有几个因素可能会促使印度的立场在原则性与实用主义之间更趋平衡。这些因素包括:地区大国力量结构的变化,与美国在广泛领域中的战略协作增多;印度自身防务研发和生产能力与竞争力的增强。在印度关注的地区安全方面,就包括印度邻国的国内动荡与国家间冲突,以及巴基斯坦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和深化等问题。
尽管印度能够从许多国外供货商那里确保自身防务需求得到满足,但发展自身防务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努力并未减退。印度政府确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将在2020年前使国家防务资源从70%依赖进口和30%依赖国产,转变为30%依赖进口和70%依赖国产。考虑到时间紧迫,加之印度自身防务机构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没有战略伙伴的强有力支持,这种转变不可能得到实现。
为了防患于未然,印度必须做好准备,妥善应对当前南亚地区强国构成的威胁。应对的手段包括有选择地与盟国开展协作,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等等。基于战略和经济需求,美国已准备在广泛的领域为印度提供支持,包括防务合作与贸易。印度如何在传统的不结盟原则与现实的实用主义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其目标和愿望,特别是通过与美国之间的有效协作,确保地区安全,推动本国防务实现质的飞跃,将从根本上决定着美印防务贸易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