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日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李银祥 左鹏飞责任编辑:张硕
2015-08-14 19:54

帝国坍塌与东瀛嚣张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国力的衰弱、国际地位的下降,中日关系矛盾体中,日本渐渐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渐次丧失,同时,中日关系在中国整个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却相应地不断提升。

自1841年5月中国与英国签订《广州和约》起,西方列强纷纷以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协定税率、最惠国待遇,直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日渐式微大大弱化了对传统藩属国的控制力,先后丧失了越南、缅甸、暹罗、朝鲜等国的宗主权。

此时的日本也在面临巨变。1868年1月3日,日本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僚,一切权力重归天皇,由此开启了明治维新,一个强盛的日本正在逐渐诞生。

实际上,中日结束闭关锁国的经历极为相似。不同的是,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而日本以政改顺利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避免了与中国经历同样的悲剧。随着日本近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来自西方列强的威胁与压力逐渐减弱,日本在“富国强兵”口号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将开始没落的中国作为了首要进攻目标。山县有朋在《陆军省沿革史》中指出,日本扩张的对手“不是英国,不是法国,亦不是俄国,而是邻邦清国”,称日本对华“兵备之急,犹如渴饮饥食”。1874年,日本拟订《台湾藩地征伐要略》,派军舰侵犯台湾,开始了其军事侵略中国的先河。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日力量较量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中日关系的主导权在战后完全转移到了日本一方。日本与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要求清政府赔偿巨额白银、开放商埠外,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而且还确认朝鲜脱离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此后,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并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此时,日本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中日关系矛盾体中的主要方面,近乎崩溃的中国成为了日本向外扩张的最大牺牲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