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西柏坡精神奏响新时代强音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康哲
2015-07-02 02:30

为人民的艺术之树长青

■李墨泉

一个时期以来,北京军区的领导和战友文工团的主创们就深刻认识到,要用“弘扬主流价值理念的主旋律作品来激浊扬清”,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主动出击、主动作为,打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这需要坚定的信仰勇气、热烈的情怀追求和旺盛的艺术创作力。

在观看了《热土》《决胜》《清风》《赶考》4个乐章19首套曲后,眼睛为之一亮,内心为之一热,精神为之一振,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了认识和情感上的升华。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民观上,抓住这一点大有可为。《西柏坡组歌》的成功之处,在于紧紧围绕“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主题,用非常具体化、细节化、个性化的内容形式使之鲜活生动了起来。

《西柏坡组歌》不仅是思想上的力量感染人,更重要的是以艺术上美的力量征服人。整部套曲从结构上讲,既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又各自特色独具:聚则成高山,观其气象巍峨;散则为美玉,可珍赏宝爱之。每一章的开始都由当代军人与西柏坡历史深处的人物——当时的山妞、发报员、工作人员和记者分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引出这一章的主题和故事内容。这一结构有力整合了整部套曲,思想和故事的逻辑线索如同一条历史的红线,19首歌曲如同耀眼而饱满的珍珠,串在一起就是献给国家、军队与人民的“艺术的珍珠项链”。

历史最感性地被人民群众记住的方式一定是艺术,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能够流传久远,并融入整个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如今市场上不乏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之作,但把作品放在历史和时代的大尺度上来衡量才更有意义。战友文工团从《东方红》《长征组歌》这一脉下来,《西柏坡组歌》是很好的接续和创新发展。而且在套曲的组成上也充分考虑了要易于传播,让歌曲“飞入寻常百姓家”。整部套曲既具有整体叙述结构功能,“讲故事”的作品,如《土地有根》《发报机的号角》《地图上的红线绳》等,也有清新特出、独立性比较强、易于流传的作品,如《梨花谣》《天下乡亲》等。

继承延安文艺传统,实践习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文艺工作者要拿起纸笔做刀枪,铸造艺术“高峰”,让历史记住我们的奋斗,从歌声里听取我们的心声,并保存这份永远的感动:为人民的艺术之树永远茂盛、万古长青!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