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生在意识形态主阵地上的网络舆论斗争,其本质是敌对势力与我党、我国争夺人心的生死博弈,我们应该如何掌握网络舆论斗争主动权呢?本期《国防参考》继续独家专访戴旭,让我们从思想信仰层面巡视政治队伍,认真检视我党文化版图。
在意识形态角力的网络“棋盘”上,谁最终占领了“沉默的大多数”这个所谓的“灰色地带”,谁就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本刊记者:听了您关于信息思想战的论述,我感觉您对信息思想战的研究已经成体系了?
戴旭:是的。我写的《信息思想战》一书已基本定稿,正在作最后的修改。这本书是我在亲身经历激烈的网络舆论斗争和思想论战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刊记者:最近许多国人关注中美大国关系,有的人认为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对此,您怎么看?
戴旭:我很同情这些人的政治天真。因为中美两国对世界未来发展的基本看法就不同,两国战略存在结构性的先天矛盾,我同意前半句,即“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后半句不敢苟同。当年布热津斯基就说过,美国和苏联的竞争与意识形态无关,而是争夺世界主导权的问题。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质上已经放弃和美国争霸了,为什么美国还要继续围堵、肢解俄罗斯?这是看待美国战略重心的关键点,也是由美国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总目标所决定的。你虽不争霸,但你实力太强,你拥有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资本,那你就是美国的潜在敌人,美国就必须削弱你的实力。
所以说,对早已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实行了美国一贯主张的所谓民主选举的俄罗斯,美国尚且盯住不放,美国又怎会放弃围堵、肢解仍然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即便中俄两国像英、德、日本等国一样顺从美国,但这两国拥有辽阔的版图、庞大的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更为重要的是,两国还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能放心吗?
美国的战略思维是,不管你有没有挑战美国的动机,关键看你有没有挑战美国的实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说的就是美国的这种战略心态和思维。美国、日本和欧洲老牌列强们,它们都是世界政治中的“食肉动物”,生性尚武、多疑。你要想不受它们的伤害并获得它们的尊重,只有靠实力。而你有实力了,它们又都不放心你,要削弱你、限制你。大国之间就是在这种动态平衡中相处的。
美国多次说过不遏制中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那它为何暗地里支持日本挑衅中国?为何频频插手南海事务,干涉中国内政?为何支持香港非法“占中”?美国把“人权”二字讲得比谁都动听,但是,斯诺登曝光的美国监听全世界的计划,还有维基解密曝光的美国中情局多达6000页的虐囚报告,已充分说明美国言行不一的特质。所以说,无论别的国家怎么做,美国依然会按照自身战略持续性地推进它围堵、削弱、肢解别国的计划。
当前,美中两国总体上保持和平相处的状态,这是因为现阶段美国要对付更为棘手的敌人,且中国也拥有令其不敢轻举妄动的军事实力。但当我看到美国中情局前局长罗伯特·盖茨在苏联解体后讲的,只能通过“内部爆炸”实现对苏联的瓦解时,我就在想:美国会对中国使用什么手段?答案显而易见,美国一定会故技重施。虽然美国偶尔也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武力恫吓,但那不过是虚张声势,真正暗地里对中国展开的重大行动,肯定是类似对苏联进行的持之以恒的“内部爆炸工程”。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早已派出了大批“爆破中国”的“先遣队”。这些人背景复杂、使命特殊,有的是中情局的老牌特工,有的是美国官员,有的是宗教人士,有的是被他们“驯化”或收买的华裔。他们以经济学家、企业家、大学教授、知名学者、非政府组织成员、传教士等冠冕堂皇的身份混迹于中国各种场合,打着交流、访问、合作的旗号,窃取美国所需情报,影响和误导中国的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最终目的是为美国颠覆中国的总体战略服务。
美国的“战略先遣队”在其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有的渗入中国高级智囊机构,误导中国政策的顶层设计,让中国经济沿着低技术的畸形道路发展,以避免对美国的高技术战略构成挑战,目的是让中国成为西方的经济殖民地;有的打入中国各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以资助研究为名,对中国的一些学者进行“洗脑”,然后通过这些学者发表各种反共、反华的不良言论。其中,法学界和政治学界、历史学界等领域是他们渗透的重点;有的进入互联网领域,借助外资短期内控制大型商业门户网站,利用网络传媒和新媒体平台大肆散布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误导社会民众;更有甚者,已成功渗入中国的主流媒体和国家机关,暗中做着损中利“西”的无耻勾当。这些人,大都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在近年来“社会多元化”的喧嚣声浪中,他们隐蔽和附着在当今中国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而且,这些肩负特殊使命的人似乎还很“团结”,经常啸聚网络,相互串联。经常上网的人,对这些隐蔽在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