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戚继光注《孙子兵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翚 李露露责任编辑:康哲
2015-06-18 04:05

孙武是我国的“兵圣”,《孙子兵法》堪称兵学圣典。古今中外,精研、注释《孙子兵法》的大家数不胜数,宋朝时就有《十一家注孙子》。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杜牧,包括西方许多军事家,也都重视学习《孙子兵法》。而戚继光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创新,尤其耐人寻味。

明朝名将戚继光平定倭寇,救万民于水火;戍边蒙古,扬国威于塞外。纵横三十年,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无论投笔从戎前的求学时期,还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戚继光都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先哲的兵书战策。与许多人对圣贤著作推崇备至不越雷池半步不同,戚继光非常注意在深得精髓、知其精妙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

知其不足,活学活用,始得大道。戚继光不迷信和盲从权威,站在圣人肩上却并不恐高,习惯于在注释中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便对《孙子兵法》,他也能进行创新性的颠覆与超越。比如孙子说“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戚继光却说“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我往,短兵相接”。类似注释不胜枚举。

光凭这些文字似乎还不足令人信服,再看看戚继光的战果,便知其并非妄言。抗击倭寇时,戚继光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灵活机动,相互照应。戚家军运用此阵全胜80余战,彻底荡平东南沿海倭患,并创造了歼敌过千、己无伤亡的战争奇迹。驻守北疆时,戚继光组建“车战营”,实现了车、骑、步兵的优势互补和三战迭用,形成攻防一体的战术集群,并广布火器,倍增战力,以劣势兵力大破强敌,歼灭蒙古精骑数万,令蒙古各部心惊胆寒,长城内外,固若金汤。

得到了实战印证,充满激情自信和真知灼见的批注,将戚继光独立思考的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在这些注释文字的基础上,戚继光结合自己南征北战、统军御将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两部学术水准很高的教材:《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书中在装备革新、兵种协同等方面多有精辟阐发,突出强调了战训一致,守备边防与建设边防的有机统一。其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及对新的暴力手段的研究与关注,都是前无古人的。史学家黄仁宇因而感叹:“在可能的范围里,戚继光已经做到至矣尽矣!”

客观世界的发展无穷无尽,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当然也不断深化。无论多么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奇谋良策,都只能是具体时空条件下作用于具体对象的产物,不可能遏断人类思维的长河。戚继光对《孙子兵法》的注释启迪我们,历史的睿智代替不了现实的思索。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结合新情况,排除时代局限,对先贤思想改造扩展、拾遗补缺、注入生机、翻出新意,才可能创造我们自己的辉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