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文化,是强军的文化构建和文化的强军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在实现强国梦想和强军目标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特色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时代篇章。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方兴未艾的强军实践,也必然带动强军文化的蓬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强军文化的理论研究,也要注重提升强军文化的实践价值。
筑牢强军文化“魂”的思想根基
培育听党指挥的忠诚。忠诚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线,也是军人的基本操守之一。对我军而言,就是要着力铸牢军魂,培育听党指挥的忠诚,这是强军文化的基本要素和价值内核。习主席强调,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建设强军文化,必须以铸牢军魂为价值皈依。作为党创建和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我军必须把培育听党指挥的忠诚作为建设强军文化的关键一环来抓实抓好。听党指挥是我军最根本的建军原则,也是革命军人最起码的政治素养。以强军文化铸造忠诚,关键在“绝对”二字,就是对党绝对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根”和“魂”。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价值取向的终极性就是信仰的最终体现。古今中外,每支军队都要传播和捍卫本集团、本阶级、本民族的信仰。作为当代革命军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如磐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是克敌制胜、拒腐防变的决定性因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把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来抓。习主席深刻指出,信仰危机折射的是信任危机。官兵信不信,很重要的是看领导干部信不信,做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抵制“对人讲马列,对己讲金钱”“台上讲马列,台下拜鬼神”之类的伪信仰、亚忠诚的侵蚀,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把基本原理和常识常理结合起来,使官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大力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发出的伟大号召,是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寻求“四有”背后厚重的文化依托,才能使“四有”培育体系更为丰满,培育实践更具活力,才能使广大官兵对新一代革命军人“四有”标准的认识不断深化,才能在实践中更加坚定地践行。建设强军文化,离不开对广大官兵共同愿景的引导、强化和建构。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强化了中国梦、强军梦和个人梦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官兵共同愿景与强军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强军文化建设的行为落点。
突出强军文化“战”的鲜明特色
彰显职业特点。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强军文化作为战士的文化、战斗队的文化、战斗力的文化,内在地要求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彰显军人的职业特点,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观念,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建设强军文化,既要关注军队的价值发展,又要关注军人的价值实现。遏制战争、维护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这是和平时期当兵、练兵的价值所在。越是相对和平的时期,越是要不断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
坚持职能导向。军队的根本职能是能打仗、打胜仗,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就要求一切工作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形成符合战斗力标准的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政策导向,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浓厚文化氛围。要坚决纠正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的所谓“安全文化”,使全体官兵都明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的安全就是最大的不安全”这一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带、怎么练,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假把式”“一招鲜”。通过建设具有鲜明职能导向的强军文化,促进战斗力各要素合理流动、迸发活力,保障战斗力标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贯彻落实。
强化职责担当。强军文化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催生的文化形态,建设强军文化是当代革命军人的文化担当。要引导广大官兵增强角色意识和职责担当,在军言军、在军为军,把爱军、兴军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通过强军文化培塑军事职业精神和战斗队思维方式,着力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和“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充分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其作战热情,锤炼其顽强意志,锻造其英雄气概,培养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树立敢打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强化练兵价值认同。
落实强军文化“化”的实践功能
科学区分“化”的对象。以文化人,是任何一种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要旨。面对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着的重大转变,传统的以政治为核心、高度集中统一和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正在被经济性、商业性、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环境所取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建设强军文化,必须遵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关注多样性,通过独特的军味、兵味去赢得官兵。同时,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坚持个案剖析与整体考察相结合,坚持静态研究与动态跟踪相结合,在区分层次、把准需求中加快推进强军文化建设。
准确把握“化”的特征。当今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分层、流变等特性,加之官兵成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样,使得强军文化在“化”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尊重多样选择、强化审美引导。差异性、变动性是客观的、发展的,不能因为追求省事、简单搞“一刀切”式的文化建设。要提高官兵知礼晓理、尚荣明耻的道德水准。旗帜鲜明宣示坚定正确的立场,理直气壮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和错误思潮,做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要大力宣扬强军实践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典型事迹、先进经验,传递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为实现强军目标凝聚力量的良好文化氛围。
大力拓展“化”的路径。在我军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有着自身鲜明特色的军事文化,并在部队建设和官兵发展中起到了铸魂、聚气、励志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以文化人”路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扬我军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将强军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内化为广大官兵自觉的文化追求。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样式和文化形态。要积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利用网络文化强调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官兵主体作用,多用网言网语拉近与官兵的距离,填补“数字鸿沟”、打破“话语壁垒”,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强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强军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拥有磅礴力量。要结合部队传统和单位特点,大力创新具有军兵种和地域特色的“化”的路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在建设特有军营文化中强化爱军兴军的氛围,在日常训练和完成任务中营造爱武精武的环境,教育引导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苦练打仗本领,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为实现强军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