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无界与战争无界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郭高民责任编辑:康哲
2015-06-05 02:14

有学者曾把当今时代定义为“技术时代”,并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期。回顾人类文化发展史,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飞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使技术成为一种决定性力量打破了很多传统观念,让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边界变得模糊,让人们思维的触角、视线的距离乃至生活的空间都在不断延伸。这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恩格斯曾预言:“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文化发展与文明演进的新趋势,必然带来战争样式的改变。今天我们打造强军文化,应该主动适应技术时代给军事变革带来的新趋势、给人们文化观念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回应强军征程的时代新呼唤、现实新需求,充分彰显强军文化在未来战争中的优势。

本文作者是在军事思想领域率先提出“无界战”理念的学者,相信他的解读对于我们认识未来战争形态的演变、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作为,都会有新的启示。

——编 者

人类文化是人类战争的基因。一如农业文明孕生骡马化战争、工业文明书写机械化战争那样,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平深刻影响战争的形态与面貌。

当前,人类文明的演进正处于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交接过渡期,“全球化”与“分球化”交织并存,走向大同的“无界文化”与画地为牢的“泛界文化”混杂碰撞,由此带来的战争观念与战争形态的变化,是我们在思考强军文化问题时,必须高度重视的时代背景。

1、工具这个“社会的骨骼”,注定了人类文化和战争的规律性变革

2014 年6 月8 日,在英国雷丁大学组织的“图灵测试”中,一个电脑程序伪装成13岁男孩,回答了测试者输入的所有问题,其中33%的回答让测试者认为与他对话的是人而非机器。以下是其中一段对话: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你烦不烦呀,干嘛老提同样的问题?

此后,不少网友纷纷预测:新一代的“僵尸粉”可能出现,因为你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人还是人工智能。

今天,虚拟世界无时不在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中,冲蚀消融文化的固有疆界。微软于2012年推出的适用于26种语言的通用翻译机,可以使语言不通的人们进行实时交流。而随着语言屏障的消融,文化的所有壁垒都将逐步被拆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2年《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的受众正在成为非本土化信息的受众,特别是生活在新文化实践中的年轻一代;不同社会都接收着性质相同的信息和风格,这些信息和风格与本土政治、宗教或民族环境相脱离。

这种“脱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以无界文化取代泛界文化,最终达成世界文化大同,正像当下网络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所表明的。

无界文化的生成促动文化无界的反思,而文化反思不能不从源头着眼。

在人类社会的游猎时代,由于石斧、木矛等工具在材料、技术和实践功能上是同一的,因而全人类的生存方式也是同一的:所有氏族群落都是以频繁迁徙、狩猎采集方式生存,过着没有私产、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活。这便注定那个时代人类文化的无界形态,正像那时全人类都信仰自然、科学也没有学科之分那样。

与此相应,战争亦呈无界形态。石斧、木矛等工具是通用于战争和生产的,没有专业界限;氏族群落被恩格斯称为“全民性军事组织”,没有兵民界限;人类安全威胁除人之外还有猛兽、天灾、疫病等,没有对象界限;氏族之间的仪式化战斗,没有明确的攻防界限;人们始终是在全球自由迁徙中随遇而战、生息繁衍,没有场域界限……

进入农工时代后,由于石质、金属、机电、机械化器具等不同工具在不同地域同时存在,由于族群以部落、国家形式在特定地域永久定居,彼此长期封闭隔绝,因而人类文化呈现泛界形态。比如民族国家之间在语言、文字、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长期存在的不通、不同乃至对立。

随着人类工具专业化发展,随着职业军队出现,人类战争也呈现泛界形态。战争样式以致命的歼灭战取代昔日非致命的仪式化战斗,兵与民、攻与防界限日益分明,战场也往往局限于邻近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在这样的泛界战中,战争就像西瓜刀一样不断切割着地球这个人类最大的“西瓜”,并在这样的切割中形成“分球化”国际格局。

及至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以信息为本质形态的人类工具日趋同一,全人类开始以信息方式生存,人类文化与战争形态又一次在全球化运动中书写起它的无界形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