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其天皇制是怎么“被保留”的?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王洪续 蔡斌责任编辑:康哲2015-05-20 15:11

“天皇制”之所以得以保留,除了国内对天皇根深蒂固的信仰,美国在其中也起了不小作用。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多次批准宣战的日本帝国统治者裕仁天皇始终没有现身。而美国作为处理战后对日问题的主导国家,却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原因何在?

美国人当时发现,日本传统的政治文化资源——天皇制,及特殊的政治角色——天皇,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保存天皇制为“诱饵”,促使日本投降,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美军伤亡,而日本也迫于形势压力和迎合美国人的心态,由天皇来宣布投降,这就为战后保留天皇制成为可能埋下了伏笔。

日本投降后,美国又依托天皇的精神权威,达到保持日本社会秩序稳定,进而顺利实现对日占领的目的。于是将天皇塑造为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引领者”的形象,为其在日本传播美式民主主义理念、有效地占领和管理日本铺平道路。同时又将天皇的地位界定为“象征性”存在,仅仅具有从事国事行为的权利,剥夺了天皇在明治宪法下的一系列军政大权,由此舒缓来自美国国内及盟国方面要求废除天皇制的舆论压力。美国又将代表君权主义的天皇制与民主主义嫁接起来,旨在将天皇塑造为推动战后日本民主化进程的核心人物,减缓来自保守层要求提高天皇在宪法中地位的阻力。

另一方面,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乔治·凯南也说:“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的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一个敌对的中国比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然而,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美国人的意图之一,就是防止共产主义,将日本改造为友好的“民主国家”、打造成窥视、牵制中国的“盟友”。

时至今日,再次“扶起”天皇的进程仍在继续

1989年1月8日,昭和天皇死去。皇太子明仁即位时举行了与历代天皇所举行的即位仪式基本相同的剑玺承继仪式,这是一种表示新天皇是从天照大神以来万世一系的正统天皇的仪式。

1990年11月,又举行了“即位之礼”和“大尝祭”。前者是以神话传说中天照大神的曾孙神武天皇征服统一全国后,第一次即任天皇之位时所举行的仪式为主体的仪式;后者则是为了使新天皇与天照大神的灵魂一体化,是历代天皇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这些作为国家的公事举行的活动,不再是天皇家的私事了——明仁作为“天照大神的后裔”这种神的权威为国家所承认,已成为现代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精神上的主要支柱。

(作者为:第二炮兵政治部 王洪续 蔡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