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八方来声>>正文

深度:二战策源地如何形成?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韩永利责任编辑:康哲2015-05-05 09: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纳粹德国建立的庞大装甲机械化部队。

墨迹未干即被毁

慕尼黑协定难换“体面和平”

德、意法西斯是通过局部战争一步步迈向全面战争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6年3月,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这是其突破凡尔赛体系的关键一步。当时实力占绝对优势的法国居然麻木不仁,无任何反应,这无疑让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对意大利入侵埃塞,英、法、美也采取了名曰“中立”、实为纵容的绥靖政策。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迅疾支持佛朗哥叛军,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英、法、美仍袖手旁观。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叫嚣要向东方夺取生存空间,“第一步是合并奥地利和摧毁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对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根据凡尔赛和约,向英、法、意发出求援呼吁,而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回应则是支持德奥合并。3月12日,德国进兵奥地利,两天后,希特勒宣布奥地利为德国的一个邦,为德国实施东扩准备大战获取了第一个战略据点。

1938年5月19日,德国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并陈重兵于两国边境。9月15日,曾称通过“小心谨慎的外交活动”可以防止战争的张伯伦飞往德国,向希特勒许诺尽力劝说法、捷割让苏台德。其后英、法同意将苏台德地区中德意志人占50%以上的地区割让给德国。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向希特勒告知该方案,但希特勒却提高要价,随后宣布德国三军动员令。张伯伦惊恐万状,对全国发表广播讲话说:“我们总不能仅仅为了它的缘故就不顾一切地把整个大英帝国拖入一场战争。”9月30日,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等边境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会后才被带到会议大厅阅读协定文本,英、法不等捷方答复,即宣布该计划已被捷政府接受。

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并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张伯伦回到英国得意洋洋地吹嘘:“我带回来了体面的和平,一代人的和平。”可事实却是,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1939年3月16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被德军占领。至此,法西斯德国与英、法大战的条件已经具备,德、意成为了欧洲战争策源地,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不可避免。

(作者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二战与战后世界研究所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图片除第三张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提供外,其他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提供